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次联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25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5

1.推断题(共1题)

1.
下列框图中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A的浓溶液易挥发,打开其试剂瓶盖,瓶口会形成白雾,B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碱,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E__________, I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属于 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5)物质M的类别是__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

(1)如图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 ________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 并探究 CO2与过氧化钠( Na2O2 )的反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 Na2O2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 CO2、H2O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6gNa2O2固体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2)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还可用下图2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

(6)为探究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实验:

Ⅰ. 根据步骤‚的现象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Ⅱ. 步骤①中的X溶液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步骤ƒ中读出的pH值______7(填“>”“<”或“=”),则说明剩余固体中含有NaOH。

4.单选题(共9题)

4.
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作净水装置中的吸附剂B.双氧水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液氮用作医疗中的制冷剂D.水用作配制溶液时的溶剂
5.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干燥氢气B.图‚氧气的验满
C.图ƒ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D.图④用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
对比、归纳、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则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氧化物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酒精和水可以互溶,则有机物都能溶于水
D.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实验室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
7.
乙硫醇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收录的最臭的物质,当空气中仅含五百亿分之一的乙硫醇时其臭味就可嗅到,通常被加入液化煤气中做臭味指示剂。其分子结构模型见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的化学式为C2H6S
B.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
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D.乙硫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8.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O2 —— 2个氧原子 B. Ca2+—— 正二价的钙元素
C. 3S —— 3个硫元素 D. FeO —— 氧化亚铁
9.
为了巩固学过的化学知识,有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验证实验,关于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
现象
结论
A
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气体显酸性
B
取等量瓶装矿泉水和某处的井水,分别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肥皂水
井水中形成大量浮渣,泡沫较少;瓶装矿泉水中没有浮渣,泡沫较多
此处井水是硬水,瓶装矿泉水是软水
C
将10mL酒精和10mL的水混合
总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别将浸湿水和酒精的棉花团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浸湿水的棉花团未燃烧;
浸湿酒精的棉花团燃烧
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A.AB.BC.CD.D
10.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溶质为AgNO3、Cu(NO3)2和Zn(NO3)2
B.b点溶液为蓝色
C.取c点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D.d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11.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相同质量的固体a、b溶解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得到的溶液质量为a>b
D.a物质中混有少量c,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提纯a
1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5.多选题(共1题)

13.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图②表示在烧碱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图③表示在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D.图④表示在质量相同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