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a)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①将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②将xg氯酸钾和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x的值应为_____。
(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Fe2O3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由实验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
(b)乙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某种因素。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如图)应该选择:_______。(填字母)
(a)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①将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②将xg氯酸钾和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x的值应为_____。
(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Fe2O3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 370 |
④ | 氯酸钾、Fe2O3(质量比1∶1) | 390 |
由实验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
(b)乙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某种因素。实验记录如下:
|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 过氧化氢的浓度 | 二氧化锰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VO2 |
① | 50.0g | 1% | 0.1g | 9mL |
② | 50.0g | 2% | 0.1g | 16mL |
③ | 50.0g | 4% | 0.1g | 31mL |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如图)应该选择:_______。(填字母)

2.单选题- (共11题)
3.
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 |
10.
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1.
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
12.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
B.大于9ml |
C.小于9ml |
D.无法确定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1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5)氖气___; 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_;4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5)氖气___; 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_;4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
5.实验题- (共2题)
15.
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________。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________。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
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可能是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一种液体药品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设计实验] 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1)用_________法收集一试管纯净的气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检验收集的气体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由以上现象可知此气体是_____;该无色溶液是________,则原假设成立。
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可能是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一种液体药品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设计实验] 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1)用_________法收集一试管纯净的气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检验收集的气体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由以上现象可知此气体是_____;该无色溶液是________,则原假设成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