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银精矿(其化学成分有:Ag、Zn、Cu、Pb、S及SiO2等)从其中提取银及铜和铅的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当盐酸的浓度和KClO3的量一定时,为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举两项)。
(2)步骤②试剂X为____,步骤④滤渣中除含单质硫外,还含有的成分有______。
(3)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步骤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还原后液”经氧化后,排放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6)“粗银”(含Ag、Cu、Zn、Au)可用立式电解槽点解精炼,纯银作阴极,电解液采用含Ag60-150g·L-1的硝酸银溶液,可加入含HNO32-8g·L-1的溶液来提高电解液的导电率。
①电解产生的阳极泥中所含金属为______。
②硝酸浓度不能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

(1)步骤①当盐酸的浓度和KClO3的量一定时,为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举两项)。
(2)步骤②试剂X为____,步骤④滤渣中除含单质硫外,还含有的成分有______。
(3)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步骤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还原后液”经氧化后,排放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6)“粗银”(含Ag、Cu、Zn、Au)可用立式电解槽点解精炼,纯银作阴极,电解液采用含Ag60-150g·L-1的硝酸银溶液,可加入含HNO32-8g·L-1的溶液来提高电解液的导电率。
①电解产生的阳极泥中所含金属为______。
②硝酸浓度不能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
2.
非索非那定(化合物H)是一种重要的抗过敏药,其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1)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E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写名称)。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清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①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②具有a-氨基酸结构;③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请完成乙苯乙烯为主要原料(其他试剂自选)合成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

(1)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E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写名称)。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清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①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②具有a-氨基酸结构;③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


3.
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用来制备“锰白”(MnCO3)和电极材料锰酸锂(LiO2·2MnO2·Mn2O3),期其工艺流程如下:

(1)“浸出”过程中SO2作用是__________。
(2)为使原料充分利用,滤液中c(Mn2+)应当小于__________mol·L-1。已知:常温下MnCO3的Kap=9.0×10-12。
(3)写出软锰矿与Li2CO3发生“高温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锰酸锂((LiO2·2MnO2·Mn2O3,M="362g·" mol-1)中掺入LiMnO2能大幅提高电容量,实验室测定某电极材料中两者配比的操作步骤如下;准确称取2.012g的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5mL稀硫酸充分溶解;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10.00mL2.000mol·L-1草酸钠(Na2C2O4)标准溶液,搅拌至溶液清亮,并定容至250mL;从容量瓶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01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KMnO4标准溶液20.00mL。通过计算两者物质的量之比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实验中设计的相关氧化还原反应如下:
①Mn2++C2O42-→Mn2++2CO2↑
②Mn4++C2O42-→Mn2++2CO2↑
③MnO4-+C2O42-+H+→Mn2++2CO2↑(均未配平)

(1)“浸出”过程中SO2作用是__________。
(2)为使原料充分利用,滤液中c(Mn2+)应当小于__________mol·L-1。已知:常温下MnCO3的Kap=9.0×10-12。
(3)写出软锰矿与Li2CO3发生“高温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锰酸锂((LiO2·2MnO2·Mn2O3,M="362g·" mol-1)中掺入LiMnO2能大幅提高电容量,实验室测定某电极材料中两者配比的操作步骤如下;准确称取2.012g的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5mL稀硫酸充分溶解;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10.00mL2.000mol·L-1草酸钠(Na2C2O4)标准溶液,搅拌至溶液清亮,并定容至250mL;从容量瓶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01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KMnO4标准溶液20.00mL。通过计算两者物质的量之比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实验中设计的相关氧化还原反应如下:
①Mn2++C2O42-→Mn2++2CO2↑
②Mn4++C2O42-→Mn2++2CO2↑
③MnO4-+C2O42-+H+→Mn2++2CO2↑(均未配平)
2.单选题- (共4题)
4.
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醛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H2=CH2+O2
2CH3C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
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 |
C.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0.4mol电子,溶液中就有0.4molH+向负极迁移 |
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2=CH2-2e- + H2O→ CH3CHO + 2H+ |
5.
西维因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维因分子式为C12H10NO2 |
B.西维因分子中至少有21个原子共平面 |
C.1mol西维因最多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D.取一段时间后的混合液,先用盐酸酸化,再滴加FeCl3溶液,可检验西维因是否发生水解 |
6.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一步实现右图所示①~⑤转化关系的是
| X | Y | Z | W |
A | Fe3O4 | Fe | FeCl2 | FeCl3 |
B | Al | Al2O3 | NaAlO2 | Al(OH)3 |
C | H2SO4 | SO2 | S | SO3 |
D | CH3CH2Br | CH2=CH2 | C2H5OH | CH2BrCH2Br |
A.A | B.B | C.C | D.D |
7.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海水中可提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 |
B.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 |
C.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
D.开发二氧化碳制成的全降解塑料,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
3.填空题- (共1题)
8.
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和铜四种元素,X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有一个能级中的电子数比其它两个能级的中电子数都多1;Y基态原子中的电子占有5个轨道,其中有2个轨道处于半满状态,Z的原子序数为24。
(1)Z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元素X与Y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H2Y2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3)+3价Z的配合物K[Z(C2O4)2(H2O)2]中的配体是____________ ;与C2O4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Cu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与铜离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铜离子有________个。某种有缺陷的铜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由Cu2+、Cu3+、Y2-及空隙组成,可表示为Cu0.98Y,则n(Cu2+)/n(Cu3+)=_________。
(1)Z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元素X与Y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H2Y2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3)+3价Z的配合物K[Z(C2O4)2(H2O)2]中的配体是____________ ;与C2O4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Cu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与铜离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铜离子有________个。某种有缺陷的铜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由Cu2+、Cu3+、Y2-及空隙组成,可表示为Cu0.98Y,则n(Cu2+)/n(Cu3+)=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9.
2-苯基-2-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溴苯为原料合成该中间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装置)


装置Ⅰ 装置Ⅱ
(实验步骤)
步骤1:将镁条置于装置Ⅰ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00 mL乙醚(ρ=0.71g·cm-3),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①。
步骤2:滴加14.2 mL丁酮和30 mL乙醚混合物,发生反应②;滴加入20%的NH4Cl水溶液,发生反应③。
步骤3: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CaCl2干燥。
步骤4:用装置Ⅱ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出产品。
⑴步骤1中加入碘的作用是 。
⑵装置Ⅰ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是 ,反应②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 。
⑶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 。
⑷装置Ⅱ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实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 ;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 。

(实验装置)


装置Ⅰ 装置Ⅱ
(实验步骤)
步骤1:将镁条置于装置Ⅰ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00 mL乙醚(ρ=0.71g·cm-3),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①。
步骤2:滴加14.2 mL丁酮和30 mL乙醚混合物,发生反应②;滴加入20%的NH4Cl水溶液,发生反应③。
步骤3: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CaCl2干燥。
步骤4:用装置Ⅱ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出产品。
⑴步骤1中加入碘的作用是 。
⑵装置Ⅰ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是 ,反应②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 。
⑶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 。
⑷装置Ⅱ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实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 ;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