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8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综合题(共2题)

1.
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属于___变化。
(2)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3)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4)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够吸收H2O和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③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
④由表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g。
⑤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写计算过程)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若想收集一瓶气体完成铁丝燃烧实验,则最好的收集装置是_____(选填序号A~E);
(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A~E),证明该装置中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
(4)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得到氨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若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通入的管口是____________(填“b”或“c”),有同学认为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最好后面再连接一个G装置,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聪聪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可可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聪聪和可可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实验验证)聪聪和可可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聪聪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错误;
可可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可可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拓展)经实验分析,锰酸钾受热只能部分分解。

2.单选题(共13题)

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樟脑丸放衣柜一段时间消失
C.水果的腐烂变质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4.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汽化
C.不支持燃烧D.可燃性
5.
硝酸铜(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B.NH3C.SO2D.NO2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碳酸饮料B.食醋C.加碘食盐D.酒精
7.
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 kg,铝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7,该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则下列关于该铝原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该铝原子的质量为2.25a kgB.该铝原子形成的阴离子核外有13个电子
C.该铝原子核内中子数是14D.该铝原子核带13个单位正电荷
8.
某同学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②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③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④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体积变大;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⑦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⑥⑦C.③⑤⑥D.③④⑤⑦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B.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可调小炉具燃气的进口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相等D.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10.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2H:两个氢元素
C.: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11.
蚂蚁会分泌一种信息素(C10H18O)。下面对该信息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信息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该信息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8:1
C.该信息素中有10个碳原子
D.该信息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实验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15mL处B.20mL处C.10mL处D.5mL处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两支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14.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NaOH固体称量
C.液体读数D.熄灭酒精灯

3.多选题(共2题)

16.
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高锰酸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C.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17.
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HCl
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B
白醋和酒精
闻一闻气味
C
蒸馏水与NaCl溶液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现象
D
铁丝与铜丝
观察颜色
 
A.AB.BC.CD.D

4.填空题(共1题)

18.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
(1)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②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③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④人体缺____________易得侏儒症;
(2)电影《火星救援》再一次引燃了人们对火星以及太空探索的热情。
①种植土豆需要大量的水分,主人公利用火箭燃料——液态联氨(N2H4)制得氢气,再将氢气引燃得到了水(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增加了D.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氮分子和氢分子

②为了抵御低温,主人公用含放射性元素“钚”的发电机取暖。钚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它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_____,钚元素和碳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
(3)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可以除去99.3% 的细菌和病毒,但难以除去钙、镁等金属离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命吸管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使硬水软化。家庭中使硬水软化一般采取____________方法。
②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吸管中活性炭主要用来除去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