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了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童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5)求蒸发掉100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5)求蒸发掉100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D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吋,反应②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4)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出一种物质的类别)________。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吋,反应②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4)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出一种物质的类别)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成分若干小组开探宂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一)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1)甲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1)___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2)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甲组同学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________。
(提出问题二)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2)同学们想要利用找到的生锈的铁钉继续探究,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将混合后的溶液倒入盛有生锈铁钉的另一试管中,观察到(4)______的明显现象。

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与乙组相同,但是丙组同学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你认为乙、丙两组中哪个小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5)_________。
(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6)________来判断有化学反应发生。
(提出问题一)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1)甲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1)___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2)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甲组同学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________。
(提出问题二)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2)同学们想要利用找到的生锈的铁钉继续探究,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将混合后的溶液倒入盛有生锈铁钉的另一试管中,观察到(4)______的明显现象。

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与乙组相同,但是丙组同学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你认为乙、丙两组中哪个小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5)_________。
(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6)________来判断有化学反应发生。
4.单选题- (共14题)
5.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 + H2SO4![]() |
B.工业制取生石灰的反应: CaCO3![]() |
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Mg(OH)2 + 2HCl = MgCl2 + H2O 中和反应 |
D.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04 + H2O 氧化反应 |
6.
现有一根质量为33.6g表面被氧化的的铜丝,完全浸没在烧杯中的l00g稀硫酸里,恰好完全反应后将铜丝取出(不考虑实验中的损失),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08g,则原铜丝中未被氧化的铜占原铜丝质量的( )
A.20% | B.50% | C.80% | D.90% |
7.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你是不是不喜欢苯宝宝了?苯宝宝多虑(氯)了

你是不是不喜欢苯宝宝了?苯宝宝多虑(氯)了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黄白色火焰 |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试剂瓶瓶口处有白雾出现 |
C.向氢氧化镁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D.把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而产生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KC1 (MnO2)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CuSO4溶液(FeSO4)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C | 氧化钙 (石灰石)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
D | CO(CO2)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烧碱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
A.A | B.B | C.C | D.D |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
B.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
C.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钠溶液 |
D.使用pH试纸是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最简便的方法 |
11.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的失火,应在断电后使用干粉灭火器 |
B.用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使用铁锅后应保持洁净、干燥 |
C.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炉具清洁剂等碱性物质 |
D.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血浆的PH在7.35〜7.45 |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 A | B | C | D |
需区分的物质 |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 生石灰和熟石灰 | 18K黄金和黄铜 | 厕所清洁剂和 炉具清洁剂 |
方法一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加入水中观察 | 灼烧 | 加入酚酞溶液 |
方法二 | 加入澄淸的石灰水 | 观察颜色 | 加入硝酸镁溶液 | 加入石灰石 |
A.A | B.B | C.C | D.D |
14.
据悉预计2018年11月初,哈市东部地区新増的一条过江通道——“新东江桥”滨北线松花江 公铁两用桥江南江北引桥将达到通车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绿色的防眩板具有美化景观,解决对向车灯眩光,保证行车安全等作用 |
B.青黑色的沥青路面所用的沥青来自石油加热炼制 |
C.亮黄色的桥头堡在建筑中会用熟石灰和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
D.珠白色的路灯杆是由纯铁制成的,抗腐蚀性能好、坚固耐用属于金属材料 |
15.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C.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D.t3℃时,分別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 |
17.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氯化钠是咸的,葡萄糖是甜的 |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
B | 酒精溶液不导电 |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
C | 品红在水中扩散 | 分子不断运动 |
D | 硫酸、盐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 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
A.A | B.B | C.C | D.D |
5.多选题- (共1题)
18.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含有金属元素90余种 |
B.回收利用废旧电池,有利于节约能源和金属资源、保护环境 |
C.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其他能源的广泛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和质量的78% |
6.填空题- (共3题)
19.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列探究实验你认为_____(填字母)可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

(2)已知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如NaH + H2O ="NaOH" + H2↑,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种;请仿照上述反应,试写出氢化钙[化学式为CaH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1)下列探究实验你认为_____(填字母)可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

(2)已知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如NaH + H2O ="NaOH" + H2↑,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种;请仿照上述反应,试写出氢化钙[化学式为CaH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0.
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一大步。大飞机使用了各种化学材料,见下图(甲)。请回答:

(1)甲图所示大飞机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
(2)大飞机的双发涡扇发动机的能量来源是航空煤油燃烧提供的_____能;
(3)乙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根据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试推测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4)铁比铝的强度大,但制造大飞机却用铝合金而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_________的特点。

(1)甲图所示大飞机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
(2)大飞机的双发涡扇发动机的能量来源是航空煤油燃烧提供的_____能;
(3)乙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根据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试推测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4)铁比铝的强度大,但制造大飞机却用铝合金而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_________的特点。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试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醋中含有的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精炼石油时会用到一种常见的酸和一种常见的碱,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
(3)建筑上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利用熟石灰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此外,熟石灰在农业上还可用于______。

(1)食用醋中含有的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精炼石油时会用到一种常见的酸和一种常见的碱,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
(3)建筑上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利用熟石灰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此外,熟石灰在农业上还可用于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2.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稀盐酸、火柴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种仪器_____(填名称)可以制取气体A。若补充一种药品____(填化学式),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在收集气体B之前要先将集气瓶内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________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停止加热时,需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停止加热后试管内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槽里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3)如图是小萧同学绘制的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帮助她补充完整。________

(1)若补充种仪器_____(填名称)可以制取气体A。若补充一种药品____(填化学式),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在收集气体B之前要先将集气瓶内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________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停止加热时,需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停止加热后试管内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槽里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3)如图是小萧同学绘制的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帮助她补充完整。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