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4题)
1.
对销售的化肥,国家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某兴趣小组对市售的某钾肥进行了检测,称取2.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逐滴加入10%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B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已知:K2SO4+BaCl2═BaSO4↓+2KC1。

(1)20.8g BaCl2溶被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K2SO4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图2的包装说明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K2SO4+BaCl2═BaSO4↓+2KC1。

(1)20.8g BaCl2溶被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K2SO4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图2的包装说明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
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
断血流滴丸主含有木犀草素(化学式为C13H2Ox,)等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止血、抗菌、抗炎及免疫等药理活性,已知木犀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54,请计算
(1)木犀草素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x的值为_____
(3)木犀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1)木犀草素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x的值为_____
(3)木犀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4.
向盛有10 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 g。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5.
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 === CaC2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 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填名称)。 | _____ | 猜想三成立 |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
3.单选题- (共17题)
8.
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 )
A.36:19 | B.12:43 | C.24:31 | D.13:42 |
9.
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A.碳酸铵与熟石灰混合: (NH4)2CO3+Ca(OH)2=CaCO3+2H2O+2NH3↑ |
B.MgCl2熔融电解制Mg:MgCl2![]() |
C.铝置换银:Al+AgNO3=Ag+AlNO3 |
D.氧化亚铁和盐酸混合:FeO+2HCl=FeCl2+H2O |
10.
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其中第4层和第5层电子数都不足 |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
C.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 |
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
11.
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
C.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
1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15.
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由C60构成 |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
18.
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 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A. 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 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9.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
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A. 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
B.NaOH 溶液可以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Mg(OH)2与 CaCO3的混合物] |
C.骨质疏松、佝偻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治疗 |
D.新装修的房间内,常用炭包(装有活性炭)来除去甲醛等有害气体 |
22.
下列说法: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气污染物;②洁净的空气和水都是纯净物;③因为水体有自净能力,所以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④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⑤烧碱和熟石灰的溶液都显碱性;⑥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⑦如果将化合物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划分,则葡萄糖和尿素应属于有机化合物。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⑦ | B.①②④⑥ | C.④⑤⑦ | D.①②⑤⑥ |
23.
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 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
4.多选题- (共2题)
24.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 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
C. 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D.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 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
C. 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D.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2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OH |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5.填空题- (共2题)
26.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_____、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 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 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_____、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 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 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
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③结论:水由__________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③结论:水由__________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6.实验题- (共1题)
28.
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4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