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①写出溶液 B、C 中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C_____。
②写出溶液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
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①X 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l0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 A+B | A+C | A+D | B+C |
现象 | 产生气体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①写出溶液 B、C 中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C_____。
②写出溶液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

回答下列问题:
①X 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l0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2.计算题- (共3题)
2.
现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其中含钠元素9.2g。将此混合物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28.7g。计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_____。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_____。
3.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金属却是液体,该金属是________。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写化学式)。
(4)铁矿石有多种,如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
①写出赤铁矿石中的主要成分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冶炼2900t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理论上能得到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 t(结果精确到0.1)。
(5)含有锌粉6.5g、铁粉5.6g、铜粉3.2g、铝粉l.8g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有6g固体剩余。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金属却是液体,该金属是________。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写化学式)。
(4)铁矿石有多种,如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
①写出赤铁矿石中的主要成分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冶炼2900t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理论上能得到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 t(结果精确到0.1)。
(5)含有锌粉6.5g、铁粉5.6g、铜粉3.2g、铝粉l.8g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有6g固体剩余。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4.
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写最简比)。
(1)丙氨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写最简比)。
3.流程题- (共1题)
5.
(1)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上图中①是_____池 (填“蒸发”或“冷却”)。
(2)粗盐中含有少量 CaCl2、MgCl2、Na2SO4 和泥沙,某同学将该粗盐样品进行提纯。
①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_____,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②向所得的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BaCl2溶液、NaOH 溶液和_____溶液, 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挣的 NaCl 溶液;
③蒸发溶液,得到较多氯化钠固体时停止加热,他注意到不能立即把_____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3)另一同学用所得的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①称量和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 (填序号)。

上图中①是_____池 (填“蒸发”或“冷却”)。
(2)粗盐中含有少量 CaCl2、MgCl2、Na2SO4 和泥沙,某同学将该粗盐样品进行提纯。
①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_____,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②向所得的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BaCl2溶液、NaOH 溶液和_____溶液, 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挣的 NaCl 溶液;
③蒸发溶液,得到较多氯化钠固体时停止加热,他注意到不能立即把_____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3)另一同学用所得的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①称量和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 (填序号)。
4.单选题- (共12题)
8.
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9.6g | B.8.8g | C.6.8g | D.4.4g |
9.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 ②SiO2+Na2CO3
Na2SiO3+CO2↑
③SiO2+2C
Si+2CO↑ 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Si+O2


③SiO2+2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 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 |
C.Na2SiO3中 Si 为+4 价 | D.Si 和 Si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1.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 D.氧气可以燃烧 |
12.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
B |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 观察颜色 |
C |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Ba(NO3)2 |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
D |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点燃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列有关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
B.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
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使用农药 |
D.为了减少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
5.多选题- (共3题)
18.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形成溶液 |
B |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D |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
A. A B. B C. C D. D
19.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 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
C. 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D.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 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
C. 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D.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20.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 |
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溶液 |
6.填空题- (共5题)
22.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3.
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组成: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a、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
(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组成: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a、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
(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①二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氮气④熟石灰⑤硝酸钾⑥不锈钢,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
(3)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成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________;
(6)属于复合肥科的是________。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
(3)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成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________;
(6)属于复合肥科的是________。
25.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下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A、B、C 溶液,在 A、B、C 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甲,充分搅拌,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③将 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下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A、B、C 溶液,在 A、B、C 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甲,充分搅拌,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③将 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3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