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_____。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______。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通入_______溶液中。
(3)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______(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_____。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______。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通入_______溶液中。
(3)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______(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

2.
如图所示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O”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反应前方框内应填入1个____粒子。 (填字母)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反应前方框内应填入1个____粒子。 (填字母)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
(1)将铁粉在空中撒向燃着的酒精灯,可以看到火星四射,若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和铁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在空气中却可以燃烧的事实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
(2)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在空气中却可以燃烧的事实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
4.
李非将浑浊的河水倒人烧杯时,先加人明研粉末撒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来过滤。看图,请问:
(1)图中还缺少一种什么仪器,该仪器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2)请指出该过滤装置的错误______。
(3)改正上述错误后,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 (至少写两点)
(1)图中还缺少一种什么仪器,该仪器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2)请指出该过滤装置的错误______。
(3)改正上述错误后,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 (至少写两点)
2.单选题- (共14题)
6.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将金属钠2.3g投入97.7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小于4% | B.等于4% | C.大于4% | D.等于2.3%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B.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 |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
B.实验室用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 |
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
15.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生活,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夜晚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 |
B.为了炉火更旺最有效的方法是快速通入空气 |
C.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伏低身子逃出 |
D.因为石墨有滑腻感,所以可以用来做铅笔芯 |
16.
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
18.
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
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
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
3.填空题- (共5题)
20.
水由水______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_____
表示某元素的_______图,图中可知该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位于周期表中_____周期,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23.
水是生命之源,常通过______方法来除去不溶性杂质,常用__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常用__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4.实验题- (共2题)
24.
小江和几个同学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来探究还原反应的概念。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B装置应连接C、D哪个装置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这个反应里,如何体现还原反应的概念?请说明________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B装置应连接C、D哪个装置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这个反应里,如何体现还原反应的概念?请说明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