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智升学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74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3

1.简答题(共3题)

1.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C2H4+______O2CO2+______ CO2 +______H2O
(3)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又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下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提出一种改进D装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2.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的有关问题(7分)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 ;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推断题(共3题)

4.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A:__ B:__  C: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
(5)写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反应②的现象:______.
5.
有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A是一种单质,B、C、D是化合物,C为常见的固体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E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2)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C→A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4)B→C反应过程_______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单选题(共10题)

7.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D.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8.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9.
2018年6月11日,井冈山成为江西省首批低碳旅游示范景区。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景区低碳旅游的是( )
A.成立旅游环保车队
B.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C.景区垃圾分类处理
D.免费发放一次性雨衣
10.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A.1∶1B.1∶2C.3∶8  D.3∶11
11.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 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 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 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12.
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A.温度相同B.是否搅拌
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
13.
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积极开发太阳能
1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B.双面使用纸张C.回收废弃塑料D.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5.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A. 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自带水杯出行 D. 对垃圾进行分类
16.
(题文)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4.填空题(共4题)

1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_性。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
(4)打开汽水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有关。
(5)家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K2FeO4由______种元素组成,1molK2FeO4中约含有钾原子___________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8.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__(填序号)。
A.闻气味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点燃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_。
19.
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干电池中含有较多的碳粉和石墨,依据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石墨具有导电性
B.碳纳米管是化合物
C.金刚石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____(填化学式)使人中毒。
20.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
A、B、C三种物质中含有碳元素,A、F为黑色固体;E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③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3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