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五四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69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金属锈蚀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图示





生锈时间
8min
较长时间不生锈
5min
3min
1min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_____(填“慢”或“快”),在_____(填“稀醋酸”、“水”或“稀氨水”)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吸水会由白色变为蓝色,碱石灰既能吸水也能吸收CO2
(进行实验)
(2)指出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
(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将铁锈样品加热,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______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实验记录)
 
铁锈样品的质量/g
装置B的质量/g
装置C的质量/g
反应前
23.2
232.4
198.2
反应后
/
239.6
211.4
 
(实验记录)
(5)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确定铁锈的成分。若用FexOy•nH20表示, n=_________;
若缺少装置D,则x:y的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欲使用如图2所示装置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已知镁带生锈的产物为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则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有:
①O2 ②水  ③CO2 ④O2和CO2 ⑤CO2和水  ⑥O2和水  ⑦O2、CO2和水
至少需要选择_______(填序号)做对比实验,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
(7)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O、C、Al、Fe、Cu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A、B、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其中D、B为化合物,D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8;E固体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来净化水;F为紫红色固体,G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种C合金的名称_______;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G→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4题)

3.
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字母)  A.金刚石   B.不锈钢   C.生铁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填化学式,下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填“大”或“小”)。
(4)铜可制成导线,主要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
(5)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4.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填字母)。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生理盐水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碘酒的溶剂是______(填名称)。
(3)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D. (水分子未画出)
(4)洗碗时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5)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有关。
(6)高铁酸钠(Na2FeO4)是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7)水是常用的溶剂,某酒精C2H5OH的水溶液,溶质与溶剂中氢原子个数比为1:2,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1%)。
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写出一种)。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
Ⅰ.溶质的质量   Ⅱ.溶剂的质量    Ⅲ.溶质的质量分数
(4)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
(5)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丙>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乙>甲>丙。
6.
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_____B(填“<”或“>”)。
②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A”或“B”) 。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如图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30
60
86.8
b
30
120
X
c
35
60
89.4
d
35
120
92.5
e
40
60
85.3
f
40
120
85.6
 
①实验c和d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___________。A.85.8    B.86.8    C.92.1    D.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NaHCO3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4.计算题(共1题)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请完成下列计算:
(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结果精确到0.1%)

5.单选题(共10题)

8.
类推是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原溶质,所以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铝被氧化后表面形成保护膜,所以铁被氧化生锈后表面也会形成保护膜
9.
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氧化物
单质
化合物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AB.BC.CD.D
11.
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2.
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①Mg2+   ②Mg2+和Fe2+ ③Mg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如下表中数据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所示是用其中一种物质所做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NaCl
35.8
36.0
36.3
36.6
 
A. 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氯化钠 B. ④中t的取值范围在30~40之间
C. 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
14.
已知30℃时,Na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在一定量Na2SO3的溶液中加入6.4g Na2SO3后,恰好为30℃的饱和溶液。若用Na2SO3•7H2O晶体代替Na2SO3,欲使原溶液在30℃时恰好为饱和溶液,则需加入的Na2SO3•7H2O的质量为(  )
A. 12.8g    B. 14.6g     C. 20g D. 25g
15.
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
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
17.
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
40 ℃

109 g
129 g
酒精
17.3 g
40 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6.实验题(共1题)

18.
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7)①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应转移到下列哪种试剂瓶中___________。

②请你为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在图E中书写正确的标签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4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