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氮化镁样品中Mg3N2的质量分数,他们取氮化镁样品5.0g于烧杯中,加入100g某浓度的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请计算:
(1)已知:Mg3N2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只有氯化镁和氯化铵,则在配平的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HCl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________。
(2)氮化镁样品中Mg3N2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此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已知:Mg3N2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只有氯化镁和氯化铵,则在配平的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HCl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________。
(2)氮化镁样品中Mg3N2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此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
别嘌醇片(C5H4N4O)可用于治疗因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片(C16H16N2O3S)是目前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比较好的一种药物,在临床上非布司他片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
(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C5H4N4O和C16H16N2O3S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
(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C5H4N4O和C16H16N2O3S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
2.流程题- (共2题)
3.
我国古代曾用“地糠法”制取Cl2,两用Cl2与石灰乳反应生产漂白粉,流程如下:

已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的化学名称叫做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Cl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Ca(ClO)2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________。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 不能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氯气使人中毒。请写出次氯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
(4)石灰乳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

已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的化学名称叫做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Cl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Ca(ClO)2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________。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 不能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氯气使人中毒。请写出次氯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
(4)石灰乳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
4.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以MnO2固体为原料制取少量MnCO3,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MnSO4与MnCl2都可溶于水;MnCO3难溶于水且在100℃时开始分解。
(1)反应①为化合反应,产物为Mn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下列物质中不能与MnSO4反应的有_______。
A.稀硫酸 B.BaCl2 C.盐酸 D.Na2CO3
(2)操作a要用到的实验用品中,除玻璃仪器外,还有_____(填具体的实验用品)。
(3)产品MnCO3(Ⅱ) 比MnCO3(Ⅰ) 更纯净,原因是产品MnCO3(Ⅰ) 经过洗涤、烘干以后,表面附着的H2O及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已被除去。
(4)为了获得纯净的MnCO3,烘干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

已知:MnSO4与MnCl2都可溶于水;MnCO3难溶于水且在100℃时开始分解。
(1)反应①为化合反应,产物为Mn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下列物质中不能与MnSO4反应的有_______。
A.稀硫酸 B.BaCl2 C.盐酸 D.Na2CO3
(2)操作a要用到的实验用品中,除玻璃仪器外,还有_____(填具体的实验用品)。
(3)产品MnCO3(Ⅱ) 比MnCO3(Ⅰ) 更纯净,原因是产品MnCO3(Ⅰ) 经过洗涤、烘干以后,表面附着的H2O及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已被除去。
(4)为了获得纯净的MnCO3,烘干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
3.简答题- (共4题)
5.
现有相同质量且相同形状的锌和铁两种金属,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M代表___________(填“铁”或“锌”)。
(2)请写出锌和铁两种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图中M代表___________(填“铁”或“锌”)。
(2)请写出锌和铁两种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
如图为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图中a点对应的甲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温度为t3℃时,要将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100g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_______g甲固体(不含结晶水)。

(1)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图中a点对应的甲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温度为t3℃时,要将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100g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_______g甲固体(不含结晶水)。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现向一支盛有少量的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可观察一的宏观现象是:有_______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从微观层面分析,沉淀是Cu2+与OH-相互结合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
(3)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1)可观察一的宏观现象是:有_______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从微观层面分析,沉淀是Cu2+与OH-相互结合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
(3)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9.
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都倒入废液杯C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分析思考)同学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混合废液显红色是B实验后试管中的溶质与A实验后试管中的酚酞反应的结果。
(提出问题)B实验后试管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试管中的溶质是NaOH;猜想二: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猜想三:试管中的溶质是Ca(OH)2和NaOH。
(实验验证)华雪同学利用废液杯C中的混合废液来确定B实验后试管中的溶质:将一定质量的废液过滤,取10g滤液并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 的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时反应完全,继续加入稀盐酸,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Na2CO3 + HCl===NaHCO3 +NaCl;然后是生成的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NaHCO3+HCl===NaCl+CO2↑+H2O。
(实验结论)定性结论:分析图像得出:猜想二是正确的,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猜想一和猜想三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定量结论:10g废液中含有______g NaOH,_______g Na2CO3,_______g Ca(OH)2。
(拓展提升)请另外设计一个实验,定性证明上述猜想二是正确的:_________。


(1)A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都倒入废液杯C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分析思考)同学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混合废液显红色是B实验后试管中的溶质与A实验后试管中的酚酞反应的结果。
(提出问题)B实验后试管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试管中的溶质是NaOH;猜想二: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猜想三:试管中的溶质是Ca(OH)2和NaOH。
(实验验证)华雪同学利用废液杯C中的混合废液来确定B实验后试管中的溶质:将一定质量的废液过滤,取10g滤液并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 的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时反应完全,继续加入稀盐酸,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Na2CO3 + HCl===NaHCO3 +NaCl;然后是生成的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NaHCO3+HCl===NaCl+CO2↑+H2O。
(实验结论)定性结论:分析图像得出:猜想二是正确的,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猜想一和猜想三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定量结论:10g废液中含有______g NaOH,_______g Na2CO3,_______g Ca(OH)2。
(拓展提升)请另外设计一个实验,定性证明上述猜想二是正确的: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9题)
11.
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aCl2+2AgNO3===Ba(NO3)2+2AgCl↓ B. 2NaCl+2H2O
2NaOH+H2↑+Cl2↑
C. Fe2O3+3CO
2Fe+3CO2 D. 2Mg+CO2
2MgO+C
A. BaCl2+2AgNO3===Ba(NO3)2+2AgCl↓ B. 2NaCl+2H2O

C. Fe2O3+3CO


12.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示意图中有四种分子 B. 该反应表示H2与O2化合生成水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A. 该示意图中有四种分子 B. 该反应表示H2与O2化合生成水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13.
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
C.《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
D.《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属蒸馏 |
15.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碘原子中含有53个中子 B. 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1个I2分子中含有53个电子 D.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A. 1个碘原子中含有53个中子 B. 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1个I2分子中含有53个电子 D.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18.
已知硫酸钠(Na2SO4)与硫酸钾(K2SO4)的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无法计算
A.



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
B.塑料、纤维、橡胶全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
D.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加肥皂水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22.
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将一小片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 | 测定某溶液的pH |
B | 制取蒸馏水时,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
C | 先将胶头滴管挤压,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 | 保证滴管的胶头部分也充满液体 |
D | 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稀释浓硫酸 |
A.A | B.B | C.C | D.D |
24.
常温下,一些饮料或食物的近似pH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食品 | 苹果汁 | 苏打水 | 牛奶 | 鸡蛋清 |
pH | 2.9~3.3 | 8.1~8.4 | 6.3~6.6 | 7.6~8.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牛奶和苹果汁都显酸性 | B.牛奶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
C.苏打水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 D.苏打水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
25.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
B.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
C.农业上铵态氮肥不宜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D.日常生活中用含碳酸钠的发酵粉来焙制糕点 |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B. 糖类、蛋白质、油脂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
D. 维生素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A.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B. 糖类、蛋白质、油脂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
D. 维生素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6.填空题- (共2题)
30.
下图中A、B、C、D为四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两种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填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以上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3)D中x=_________。

(1)B、D两种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填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以上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3)D中x=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31.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为_______,b为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 有两种不同的操作:①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你觉得更合理的操作是______(填“①”或“②”)。
(3)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
(4)在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稀盐酸不宜用稀硫酸代替的原因_______(填“是”或“不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硫酸不反应。
(5)图示装置B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制取氢气。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为_______,b为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 有两种不同的操作:①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你觉得更合理的操作是______(填“①”或“②”)。
(3)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
(4)在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稀盐酸不宜用稀硫酸代替的原因_______(填“是”或“不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硫酸不反应。
(5)图示装置B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制取氢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流程题:(2道)
简答题:(4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