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小王同学想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粉末13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中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难溶于水。试回答:
(1)丁物质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丁物质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单选题- (共15题)
6.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

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
14.
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1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 ||||
物质名称 | 氯酸钾 | 硝酸钾 | 氯化钠 | 蔗糖 |
溶解度/克 | 7.4 | 31.6 | 36.0 | 203.9 |
A.氯酸钾 | B.硝酸钾 | C.氯化钠 | D.蔗糖 |
4.填空题- (共3题)
19.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原子 ___________;(2)氧化铝____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4)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
(1)3个氮原子 ___________;(2)氧化铝____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4)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
20.
水是人们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物质:

(1)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净化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CaCO3 ②Mg(OH)2 ③Ca2+、Mg2+ ④Na2SO4
(3)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净化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CaCO3 ②Mg(OH)2 ③Ca2+、Mg2+ ④Na2SO4
(3)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1.
(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朝向_______处,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2)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5.实验题- (共2题)
2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指出①④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_,Y.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

(1)指出①④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_,Y.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_____进行改良。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猜想___成立 |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_____进行改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