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54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2

1.计算题(共4题)

1.
如图是利用天然气催化制氢工艺流程和“变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

(1)该工艺中,制H2的原料有_____。
(2)若“变换”过程中生成H2的质量为200kg,参加反应的CO质量为_____ kg。
2.
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
(2)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为____。说明____(是、否)与标注相符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
3.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某同学发现他家中花盆里的花草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该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试根据相关信息回答:

(1)这种化肥共含有_____种元素。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3)碳酸氢铵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即N:H:C:O)为_____。
(4)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用金属的有关知识填空。
(1)锂电池可作为无人机的动力,其工作原理是:FePO4+LiLiFePO4.在LiFePO4中锂元素显+1价,磷元素显+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钛(Ti)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已知Ti2(SO43溶于水溶液呈紫色。Ti2O3(紫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溶于硫酸,生成Ti2(SO43.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计算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能冶炼出铁的质量为_____t。
(4)黄铜片(铜锌合金)与铜片互相刻划时,(如图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
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涉及的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2.简答题(共2题)

5.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到2 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并与静置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1)证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______,能使石蕊溶液变_____。
(3)加热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
认识溶液的变化。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3.单选题(共16题)

7.
一定质量的物质甲(相对分子质量是4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了9.6g氧气,同时生成了8.8gCO2和5.4gH2O,则下列对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个数比为1:3
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9.
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一种化合物
B.两种化合物
C.两种单质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10.
实验室利用某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向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g 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97.2g,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10.8%B.35%C.0.35%D.5.9%
11.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X
B.X和Y的化学性质相似
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
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
12.
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13.
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不亮
D.铁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14.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蒸发皿蒸发浓缩液体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15.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已在3月底进行了车辆上线动车调试。地铁上的拉手带常用到一种强度高、韧性好的塑料,这种塑料拉手带属于(  )
A.金属材料B.复合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D.有机合成材料
16.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硬水易生水垢,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D.将10g 98%的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90g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即可配得9.8%的稀硫酸(不考虑水受热蒸发)
17.
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某浓度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Q点数值是P点数值的两倍
C.G点溶液的pH>7
D.E点和F点的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18.
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B.Ca(H2PO42C.(NH42SO4D.KNO3
19.
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若每组中最后一种物质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仅留下一种不溶物(纯净物)的是()
①NaOH溶液、MgCl2溶液、硝酸
②BaCl2溶液、NaNO3溶液、稀硫酸
③CuCl2溶液、FeCl2溶液、锌粒
④NaCl溶液、AgNO3溶液、盐酸
⑤Fe2(SO4)3溶液、NaNO3溶液、Ba(OH)2溶液。
A.②④B.②⑤C.①⑤D.③④
20.
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的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该景区可悬挂的适合的消防标志为(  )
A.B.C.D.
21.
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排风扇
B.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D.山林中开辟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22.
氯气有毒,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是:
MnO2+4HCl(浓)MnCl2+Cl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制取氯气
B.锰的化合价由+4降为+2
C.收集时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D.X的化学是为H2O

4.填空题(共3题)

23.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A原子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字母,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
(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
(5)A、B、C、D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
(6)若E中x=18,则该粒子属于_____(填“原子”或“离子”)
24.
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氖元素_____;
(2)3个氮原子_____;
(3)四个氧化铝分子_____;
(4)三个亚铁离子_____;
(5)硝酸根离子_____;
(6)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地震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漂白粉等对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图:

试回答: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6.
某同学在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生。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存在两个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他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测得pH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他们将图甲和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1)结合图象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_____。
(2)图甲b点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
(3)在本实验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_____。
A 碳酸氢钠多 B 碳酸钠多   C 两者一样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4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