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
2H2(g)+O2(g)═2H2O(g)△H═-484KJ/mol
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
则:CH4(g)+CO2(g)⇌2CO(g)+2H2(g)△H═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据图可知,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压强为p4、1100°C的条件下,该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点,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
(3)用催化剂可以使NO、CO污染同时降低,2NO(g)+2CO(g)
N2(g)+CO2(g) ,根据传感器记录某温度下NO、CO的反应进程,测量所得数据绘制出如图。

前1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__________,第2s时的x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磷及部分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①步骤Ⅰ为白磷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反应在1300℃的高温炉中进行,其中SiO2的作用是用于造渣(CaSiO3),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用0.2mol/L CuSO4溶液冲洗,根据步骤Ⅱ可判断,1mol/L CuSO4溶液所能氧化的白磷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如上,该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为50%,现用作电源电解500mL的饱和NaCl溶液,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3mol•L-1,则该过程中需要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g(假设溶液电解后体积不变)。
2H2(g)+O2(g)═2H2O(g)△H═-484KJ/mol
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
则:CH4(g)+CO2(g)⇌2CO(g)+2H2(g)△H═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


①据图可知,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压强为p4、1100°C的条件下,该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点,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
(3)用催化剂可以使NO、CO污染同时降低,2NO(g)+2CO(g)


前1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__________,第2s时的x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磷及部分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①步骤Ⅰ为白磷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反应在1300℃的高温炉中进行,其中SiO2的作用是用于造渣(CaSiO3),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用0.2mol/L CuSO4溶液冲洗,根据步骤Ⅱ可判断,1mol/L CuSO4溶液所能氧化的白磷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如上,该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为50%,现用作电源电解500mL的饱和NaCl溶液,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3mol•L-1,则该过程中需要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g(假设溶液电解后体积不变)。
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科研中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
(1)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时需先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再采用邻啡罗啉作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若土壤中含有高氯酸盐时会对测定有干扰.相关的反应如下:
4FeCl3+2NH2OH•HCl→4FeCl2+N2O↑+6HCl+H2O

①Fe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羟胺中(NH2OH)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2+与邻啡罗啉形成的配合物中,配位数为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然后加入适量乙醇,溶液中析出深蓝色的[Cu(NH3)4]SO4晶体,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Ni(CO)4常温下呈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__ _____晶体;
(5)如果把晶胞顶点与最近三个面心所围成的空隙叫做四面体空隙,第四周期电负性最小的原子可作为容体掺入C60晶体的空隙中,形成具有良好的超导性的掺杂C60化合物.现把C60抽象成质点,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若每个四面体空隙填入一个原子,则全部填满C60晶体的四面体空隙后,所形成的掺杂C60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科研中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
(1)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时需先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再采用邻啡罗啉作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若土壤中含有高氯酸盐时会对测定有干扰.相关的反应如下:
4FeCl3+2NH2OH•HCl→4FeCl2+N2O↑+6HCl+H2O

①Fe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羟胺中(NH2OH)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2+与邻啡罗啉形成的配合物中,配位数为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然后加入适量乙醇,溶液中析出深蓝色的[Cu(NH3)4]SO4晶体,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Ni(CO)4常温下呈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__ _____晶体;
(5)如果把晶胞顶点与最近三个面心所围成的空隙叫做四面体空隙,第四周期电负性最小的原子可作为容体掺入C60晶体的空隙中,形成具有良好的超导性的掺杂C60化合物.现把C60抽象成质点,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若每个四面体空隙填入一个原子,则全部填满C60晶体的四面体空隙后,所形成的掺杂C60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推断题- (共1题)
3.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某天然油脂A的分子式为C37H106O6,1mol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molB、2mol一元直链饱和脂肪酸C和1mol一元不饱和脂肪酸D,且C、D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以A为原料,通过下图的一系列转化关系,可以得到生物柴油G和高分子化合物M.

已知: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给D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生物柴油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生物柴油G的主要成分属于烃类
b.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相比含硫量低,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
c.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不会像石油、煤炭那样会枯竭
d.由于提炼生物柴油的原料可以用地沟油,所以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低,我国已经大面积使用生物柴油来代替矿物油,彻底解决了能源危机问题
(4)上述框图所示的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
a、E→G b、D→F c、F→H d、I→J e、J→K F、K→M
(5)写出F→H的转化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I→J的转化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机物J的一氯取代物(不考虑取代羟基上的氢,不考虑立体异构)有_________种。
某天然油脂A的分子式为C37H106O6,1mol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molB、2mol一元直链饱和脂肪酸C和1mol一元不饱和脂肪酸D,且C、D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以A为原料,通过下图的一系列转化关系,可以得到生物柴油G和高分子化合物M.

已知: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给D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生物柴油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生物柴油G的主要成分属于烃类
b.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相比含硫量低,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
c.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不会像石油、煤炭那样会枯竭
d.由于提炼生物柴油的原料可以用地沟油,所以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低,我国已经大面积使用生物柴油来代替矿物油,彻底解决了能源危机问题
(4)上述框图所示的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
a、E→G b、D→F c、F→H d、I→J e、J→K F、K→M
(5)写出F→H的转化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I→J的转化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机物J的一氯取代物(不考虑取代羟基上的氢,不考虑立体异构)有_________种。
3.工业流程- (共1题)
4.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公害型冷却水系统的金属缓蚀剂,由钼精矿(主要成分是MoS2,含少量PbS)制备钼酸钠晶体的部分流程如下:

(1)写出“碱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减浸液结晶前需加入Ba(OH)z固体以除去SO42-.当BaMoO4开始沉淀时,SO42-的去除率是____________;[已知:碱浸液中c(MoO42-)=0.40mol•L-1,c(SO42-)=0.04mol•L-1,Ksp(BaSO4)=1.1×10-10、Ksp(BaMoO4)=4.0×10-8,加入Ba(OH)2固体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3)重结晶得到的母液可以在下次重结晶时重复使用,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必须净化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碳钢在3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

①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腐蚀速率随酸的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钼酸盐对碳钢的缓蚀原理是在钢铁表面形成FeMoO4-Fe2O3保护膜.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碳钢管道缓蚀,除需加入钼酸盐外还需加入NaNO2.Na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缓释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L-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公害型冷却水系统的金属缓蚀剂,由钼精矿(主要成分是MoS2,含少量PbS)制备钼酸钠晶体的部分流程如下:

(1)写出“碱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减浸液结晶前需加入Ba(OH)z固体以除去SO42-.当BaMoO4开始沉淀时,SO42-的去除率是____________;[已知:碱浸液中c(MoO42-)=0.40mol•L-1,c(SO42-)=0.04mol•L-1,Ksp(BaSO4)=1.1×10-10、Ksp(BaMoO4)=4.0×10-8,加入Ba(OH)2固体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3)重结晶得到的母液可以在下次重结晶时重复使用,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必须净化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碳钢在3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

①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腐蚀速率随酸的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钼酸盐对碳钢的缓蚀原理是在钢铁表面形成FeMoO4-Fe2O3保护膜.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碳钢管道缓蚀,除需加入钼酸盐外还需加入NaNO2.Na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缓释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L-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4题)
6.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 |
B.氯气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农药、染料及药品的重要原料 |
C.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
D.用浸泡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目的 |
7.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某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试纸变蓝 | NH3是碱 |
B | 硝酸银溶液中加足量NaCl溶液,再加KI溶液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C | 2mL 2% CuSO4中加4~6滴2%NaOH,振荡后加入0.5mL X溶液,加热煮沸 |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X不含有醛基 |
D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 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氢气多 | HA是强酸 |
A.A | B.B | C.C | D.D |
8.
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氨水,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氨水后沉淀消失 |
B.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 |
C.生成的沉淀是AgCl,加入氨水后生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 |
D.若向AgNO3溶液中直接滴加氨水,产生的现象也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
5.实验题- (共1题)
9.
甲酸钙广泛用于食品、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上,300~400℃左右分解。
Ⅰ、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一是:Ca(OH)2+2HCHO+H2O2=Ca(HCOO)2+2H2O+H2↑.
实验室制取时,将工业用氢氧化钙和甲醛依次加入到质量分数为30-7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1.2),最终可得到质量分数98%以上且重金属含量极低的优质产品.
(1)过氧化氢比理论用量稍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30-70℃之间,温度不易过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时在混合溶液中要加入微量硼酸钠抑制甲醛发生副反应外,还要加入少量的Na2S溶液,加硫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需强力搅拌45min,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结束后需调节溶液的pH 7~8,其目的是.最后经结晶分离、干燥得产品.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工业碳酸钙(主要成分为CaCO3;杂质为:Al2O3、FeCO3) 为原料,先制备无机钙盐,再与甲酸钠溶液混合制取甲酸钙.结合右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表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现提供的试剂有:a.甲酸钠,b.5mol•L-1硝酸,c.5mol•L-1盐酸,d.5mol•L-1硫酸,e.3%H2O2溶液,f.澄清石灰水.
请补充完整由碳酸钙制备甲酸钙的实验步骤
步骤1.称取13.6g甲酸钠溶于约20mL水,配成溶液待用,并称取研细的碳酸钙样品10g待用.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过滤后,将滤液与甲酸钠溶液混合,调整溶液pH 7~8,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___________、洗涤、60℃时干燥得甲酸钙晶体。
Ⅰ、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一是:Ca(OH)2+2HCHO+H2O2=Ca(HCOO)2+2H2O+H2↑.
实验室制取时,将工业用氢氧化钙和甲醛依次加入到质量分数为30-7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1.2),最终可得到质量分数98%以上且重金属含量极低的优质产品.
(1)过氧化氢比理论用量稍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30-70℃之间,温度不易过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时在混合溶液中要加入微量硼酸钠抑制甲醛发生副反应外,还要加入少量的Na2S溶液,加硫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需强力搅拌45min,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结束后需调节溶液的pH 7~8,其目的是.最后经结晶分离、干燥得产品.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工业碳酸钙(主要成分为CaCO3;杂质为:Al2O3、FeCO3) 为原料,先制备无机钙盐,再与甲酸钠溶液混合制取甲酸钙.结合右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表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现提供的试剂有:a.甲酸钠,b.5mol•L-1硝酸,c.5mol•L-1盐酸,d.5mol•L-1硫酸,e.3%H2O2溶液,f.澄清石灰水.
请补充完整由碳酸钙制备甲酸钙的实验步骤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3+ | 1.1 | 3.2 |
Al3+ | 3.0 | 5.0 |
Fe2+ | 5.8 | 8.8 |
步骤1.称取13.6g甲酸钠溶于约20mL水,配成溶液待用,并称取研细的碳酸钙样品10g待用.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过滤后,将滤液与甲酸钠溶液混合,调整溶液pH 7~8,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___________、洗涤、60℃时干燥得甲酸钙晶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