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0g放入盛有13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49.8g。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流程题- (共1题)
2.
碱式碳酸镁是一种新型阻燃剂,其工业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判断碱式碳酸镁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的洗涤液中滴加_____(填字母代号),观察现象并判断;
(3)副产品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种可直接进入上述流程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判断碱式碳酸镁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的洗涤液中滴加_____(填字母代号),观察现象并判断;
A.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 | B.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 | C.碳酸钠溶液 | D.稀盐酸 |
3.简答题- (共2题)
3.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P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1)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P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A、B两组同学在实验室做酸碱的中和反应时,A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组同学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均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结束后他们的废液都回收到老师讲台上的废液缸内,考虑到废液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研究小组对废液缸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
(1)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对于废液缸中废液可能存在的物质,研究小组提出三种猜想:
①NaOH ②Ca(OH)2 ③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验证猜想③成立,研究小组提出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③成立,你是否赞成?_______(填“是”或“否”)。
(5)若猜想①成立,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
(1)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对于废液缸中废液可能存在的物质,研究小组提出三种猜想:
①NaOH ②Ca(OH)2 ③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验证猜想③成立,研究小组提出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③成立,你是否赞成?_______(填“是”或“否”)。
(5)若猜想①成立,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5.推断题- (共1题)
6.
已知物质A~I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B、C、E、H、I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其中I由两种元素组成,各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写出: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I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I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2题)
9.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A.FeCl3 NaOH Ba(NO3)2 | B.NH4NO3 HCl HNO3 |
C.K2CO3 HCl Ca(OH)2 | D.CuCl2 NaNO3 AgNO3 |
13.
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 B.室内放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C.CO和CO2可以用紫色石溶液鉴别 | D.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16.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aO(CaCO3) | 水 | 溶解、过滤 |
B | CO2(HCl) | NaOH溶液 | 洗气 |
C | Cu(Fe) | 过量CuCl2溶液 | 过滤、洗涤、干燥 |
D | NaCl(Na2CO3) | 足量稀硫酸 | 蒸发结晶 |
A.A | B.B | C.C | D.D |
18.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
7.填空题- (共2题)
20.
“2018年,通过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的零增长。”这是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发布会上的消息,从2018年起,长沙市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区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使全市每年的生活垃圾自然增长量与分类减量基本持平。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此外,实施生活垃圾处理阶梯计费也值得关注。请你分析并回答:
(1)白色污染是指废弃__________带来的污染。
(2)对从源头上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1)白色污染是指废弃__________带来的污染。
(2)对从源头上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