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11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1

1.计算题(共1题)

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向水里加入少量H2SO4(已知通电时H2SO4不发生变化)。若水电解装置中盛有4.91%的H2SO4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1.8g。
①计算生成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
℃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______克。
③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_______(选填“A”或“B”)。
④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⑤关于图二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3.单选题(共18题)

3.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玉米榨汁B.葡萄酿酒C.蔗糖溶解D.汽油挥发
4.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
B.C+2CuO2Cu+CO2
C.4Fe+3O22Fe2O3
D.CaCO3CaO+CO2
5.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6.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7.
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盐汽水C.柠檬水D.蒸馏水
8.
属于氧化物的是
A.B.NaClC.D.
9.
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B.C.MgOD.Hg
10.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B.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D.分子个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质量
1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B.AlC.CaD.N
12.
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活性炭除味剂B.水作冷却剂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3.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碳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14.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A.澄清B.无异色C.无异味D.无细菌和病毒
15.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面粉C.花生油D.胡椒粉
16.
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
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17.
氢氧化钙俗称(  )
A.石灰石B.生石灰C.石灰浆D.熟石灰
18.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大理石
B.溶解固体
C.测溶液pH
D.熄灭酒精灯
19.
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
A.菠萝pH=4.1B.木瓜pH-5.5
C.草莓pH=3.2D.柠檬pH=2.3
20.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4.填空题(共1题)

21.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大气中的臭氧(O3)能吸收紫外线,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_______,下列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_______(填编号)。
A.露天焚烧垃圾B.治理工地扬尘C.发展轨道交通,低碳出行
②我们需要清洁的能源。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氢能作为理想的新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除了氢能还有_______等(写一个)。
③我们需要洁净的水。FeCl3也可作自来水生产的净水剂。FeCl3中Cl元素为-1价,F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1mol FeCl3中约含有_______个Fe离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5.实验题(共3题)

22.
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某同学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一定量的草酸完全分解,并将产物全部通入下列装置。

①A装置内左侧固体变蓝色,右侧仍为白色,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B、E中石灰水变浑浊,C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如何改进该装置___________。
④为计算草酸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某同学在上述实验中测定了如下数据。
装置(含其中药品)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B
m1
m2
装置D(玻璃管及其中固体)
n1
n2
 
根据上述数据能否计算草酸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的质量?若能,请写出计算式_________;
若不能,你认为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装置中残留的气体忽略不计)
23.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I的名称:_________。
②B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欲停止反应,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待反应完全停止后,容器中的液面位置为__________(填“a”、“b”或“c”)。
③用如图装置收集CO2,请将装置内的导管补充完整__________。

④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I. 氢气 II. 氧气 III. 空气 IV. 二氧化碳
⑤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
⑥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I.
II.
某同学采用反应I的方法制取CO2,发生装置应该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填编号),他不选择反应II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__。
24.
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的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_(填“是”或“否”)。
③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_________%。
④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⑤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