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南国中英文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10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Na2O;   猜想2:Na2O2; 猜想3:_______。  
(实验探究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_____)
猜想1正确
 
(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酚酞。
(______)
 
(实验反思) 
(1)类比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______;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___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2.计算题(共3题)

2.
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映后用天平称量,几率试验数据如下:
试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2
0.4
0.5
0.5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所取样品)_____(填“有”或“没有”)完全反应完了。
(2)5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______g。
(3)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_________。
3.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________g(保留到0.01g).  
(2)羟基磷酸钙中含有_____种元素,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保留为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_____盒牛奶?
4.
重铬酸钾为橙红色三斜晶体或针状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有毒。用于制铬矾、铬颜料,并供鞣革、电镀、有机合成等使用,其化学式为K2Cr2O7,其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0B.+1C.+5D.+6

3.流程题(共1题)

5.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1是_______,固体A的成分_______。 
(2)固体C是_______。滤液1和滤液2中溶质相同,该溶质是_______。 
(3)写出加入过量锌粉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6.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
(3)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④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5)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

5.单选题(共12题)

7.
校车是同学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下列校车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钢钉B.向钢板上喷黄色油漆
C.燃烧汽油释放能量D.用自来水冲洗车身
8.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9.
下列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分子
原子
A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B
不停运动 
静止不动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间没有距离 
 
A.AB.BC.CD.D
10.
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符号是GaB.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1
11.
某些人睡觉常常磨牙是因为缺锌,这里的“锌”是指(  )
A.元素B.分子C.原子D.离子
12.
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1个阿司匹林分子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阿司匹林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D.阿司匹林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3.
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碳酸钠、硫酸铜、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
C
一氧化碳、氢气、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
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A.AB.BC.CD.D
14.
如表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5.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配制NaCl溶液
C.测定溶液的pHD.过滤
16.
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标签上的是(  )
A.B.
C.D.
17.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能源
B. 环保与安全
酒精是可再生能源
氢能源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用食盐作咸味剂
用霉变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 化学与健康
D. 化学与材料
适量的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油脂是人类首要的供能物质
黄铜是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A.A   B.B   C.C   D.D
18.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02与粉尘排放

6.选择题(共1题)

19.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    )

①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④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7.填空题(共4题)

20.
随着生产的发展,家庭日用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家用清洁剂。

(1)“漂白水”能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写元素名称)。
(2)“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漂白水”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在使用时也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
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为打火机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火机偶然未打着火时,会闻到一股异味,说明分子具有______的性质.
(2)丁烷(C4H10)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 化合物 B 酸 C 有机物
(3)打火机挡风罩上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2.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⑵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 
⑶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_______;⑷结构示意图为的微粒__________。
23.
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_______(填A、B、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两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题(共1题)

24.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来气体的装置。

(1)仪器E的名称为_____。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______。
(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_____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为防止造成温室效应,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氢氧化钠)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下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3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