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一种单质,B为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C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的化学式:B_____ D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
B:_____ E
B:_____。


(1)B、D的化学式:B_____ D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同学对若干块矿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_____克?
(2)如表中m的数值应为_____?
(3)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序号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剩余固体质量(g) |
第1次 | 10 | 5.5 |
第2次 | 10 | m |
第3次 | 10 | 1.2 |
第4次 | 10 | 1.2 |
(1)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_____克?
(2)如表中m的数值应为_____?
(3)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3.
认识溶液的变化。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5.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燃料 |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来制汽水 |
C.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
7.
把含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与水)的铁粉样品7g加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的质量是105.4g,则该样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是( )
A.80% | B.93.3% |
C.54% | D.缺少数据,无法确定 |
9.
厨房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可以利用许多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实验只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能完成的是
A. 鉴别食盐和纯碱 B.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 探究铁制菜刀的生锈条件 D. 制取无壳鸡蛋
A. 鉴别食盐和纯碱 B.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 探究铁制菜刀的生锈条件 D. 制取无壳鸡蛋
10.
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 )
A.在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
B.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
C.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
D.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后再盛装配好的溶液 |
12.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是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 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
B. 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C. 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
D. 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A. 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
B. 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C. 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
D. 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3题)
14.
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这种原子的核内有_____个质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填得或失)形成_____离子,在化合物中这种元素常显_____价.

15.
在碳酸氢铵、纯碱、碳酸钙、活性炭四种物质中,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洗涤剂的是_____;(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是_____;
(3)可用做化肥的是_____;(4)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_____。
(1)用作洗涤剂的是_____;(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是_____;
(3)可用做化肥的是_____;(4)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17.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请按要求回答: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有关性质,请回答:
①欲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将_____放在_____,如果看到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收集满.
③将少量的CO2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填序号).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④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可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NH3),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仪器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
②将氨气通入水中,用pH试纸粗略测定氨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请简述测定方法:_____.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有关性质,请回答:
①欲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将_____放在_____,如果看到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收集满.
③将少量的CO2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填序号).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④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可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NH3),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仪器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
②将氨气通入水中,用pH试纸粗略测定氨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请简述测定方法: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