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Ⅰ.汽车尾气中排放的NOx和CO污染环境,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和CO的排放。
已知:①2CO(g)+O2(g)
2CO2(g) ΔH=−566.0 kJ· mol−1
②N2(g)+O2(g)
2NO(g) ΔH=+180.5 k J· mol−1
③2NO(g)+O2(g)
2NO2(g) ΔH=−116.5 k J· 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若1 mol N2(g)、1 mol O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6 kJ、498 kJ的能量,则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kJ。
(2)CO将NO2还原为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Ⅱ.一些硼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为原料可以制得硼酸及其他硼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3)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
(4)已知:Ka(H3BO3)=5.8×10-10,Ka(H2CO3)=4.4×10-7,Ka(HCO3-)=4.7×10-11,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 mo l· L-1 Na2CO3溶液,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实验室用硼酸处理NaOH灼伤时,会生成 [B(OH)4]-,则硼酸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备重要还原剂NaBH4,BH
的电子式为_____。NaBH4与BF3在50 ℃~70 ℃反应生成NaBF4和乙硼烷(B2H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已知:①2CO(g)+O2(g)

②N2(g)+O2(g)

③2NO(g)+O2(g)

回答下列问题:
(1)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若1 mol N2(g)、1 mol O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6 kJ、498 kJ的能量,则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kJ。
(2)CO将NO2还原为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Ⅱ.一些硼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为原料可以制得硼酸及其他硼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3)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
(4)已知:Ka(H3BO3)=5.8×10-10,Ka(H2CO3)=4.4×10-7,Ka(HCO3-)=4.7×10-11,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 mo l· L-1 Na2CO3溶液,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实验室用硼酸处理NaOH灼伤时,会生成 [B(OH)4]-,则硼酸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备重要还原剂NaBH4,BH

2.
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1)向滤液Ⅰ中加入FeS固体是为了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物沉淀而除去Cu2+、Zn2+等杂质,则除去Zn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滤液Ⅱ的操作作答:
①在40℃左右向滤液Ⅱ中加入6%的H2O2,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2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②调滤液Ⅱ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检验Fe3+是否除尽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得到NiCO3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的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NiSO4·6H2O晶体。
①在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加热到_________(描述实验现象)时,则停止加热。
②为了提高产率,过滤后得到的母液要循环使用,则应该回流到流程中的___(填“a”、“b”、“c”或“d”)位置。
③如果得到产品的纯度不够,则应该进行_________操作。(填序号)

(1)向滤液Ⅰ中加入FeS固体是为了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物沉淀而除去Cu2+、Zn2+等杂质,则除去Zn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滤液Ⅱ的操作作答:
①在40℃左右向滤液Ⅱ中加入6%的H2O2,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2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②调滤液Ⅱ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检验Fe3+是否除尽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得到NiCO3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的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NiSO4·6H2O晶体。
①在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加热到_________(描述实验现象)时,则停止加热。
②为了提高产率,过滤后得到的母液要循环使用,则应该回流到流程中的___(填“a”、“b”、“c”或“d”)位置。
③如果得到产品的纯度不够,则应该进行_________操作。(填序号)
A.蒸馏 | B.分液 | C.重结晶 | D.过滤 |
2.单选题- (共7题)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CuO→Cu(OH)2每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
B.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 |
C.金属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 |
D.金属铝、铁、铜都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其抗腐蚀的原因都是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
4.
下列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有三种,它们互为同系物 |
B.C4H8C12有9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
C.石蜡油、苯、四氟乙烯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
D.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后体积保持不变 |
5.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I-、CO32-、SO32-、Al3+、Cl-、K+ 等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实验1: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黄色,且有无色气体逸出;实验2:向所得黄色溶液中加CCl4萃取后,取水层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实验3: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根据上面的操作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存在I-、CO32-,不存在Al3+、SO32- |
B.溶液变黄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Cl2="=" I+2Cl- |
C.产生的无色气体中一定有CO2,可能有SO2 |
D.溶液中一定存在K+,可能存在Al3+、Cl- |
6.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
B.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还原性:Cu+>I->SO2 |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H2SO4是氧化产物 |
D.滴加KI溶液时,当有2 mol I-参加反应,则生成1 mol白色沉淀 |
7.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除去粗盐中的SO![]() |
B.将第②步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HCl气流中加热分解制无水MgCl2 |
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
D.第⑤步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萃取、蒸馏 |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