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写出图中 m 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
②用装置 A 制备二氧化碳,关闭 K2和 K3,打开 K1,若用装置 E 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 CO2,则E 装置_____(填“a”或“b”)端与 B 装置相连。
③现有 50g 含碳酸钙 20%的大理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产生多少摩尔二氧化碳气体?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打开 K2 、关闭 K1 和 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若装置 C 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____(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 C 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打开 K3 、关闭 K1和 K2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⑥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

A B
A、B 瓶中装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实验时同时向 A、B 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紧瓶塞、震荡、平放,实验结束红墨水液面呈现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①写出图中 m 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
②用装置 A 制备二氧化碳,关闭 K2和 K3,打开 K1,若用装置 E 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 CO2,则E 装置_____(填“a”或“b”)端与 B 装置相连。
③现有 50g 含碳酸钙 20%的大理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产生多少摩尔二氧化碳气体?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打开 K2 、关闭 K1 和 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若装置 C 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____(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 C 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打开 K3 、关闭 K1和 K2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⑥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

A B
A、B 瓶中装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实验时同时向 A、B 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紧瓶塞、震荡、平放,实验结束红墨水液面呈现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

①写出步骤 a、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 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
③c 操作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中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
④该实验方案中____步骤(选填“a”、“b”、“c”、“d”、“e”)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①写出步骤 a、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 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
③c 操作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中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
④该实验方案中____步骤(选填“a”、“b”、“c”、“d”、“e”)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3.流程题- (共1题)
3.
有一瓶气体,可能是 CO、 CO2、 H2O 、 H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该气体的成分,取适量该气体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提示: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某些气体;Ⅱ.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Ⅲ.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

①上述可能存在的气体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是________。
②通过步骤 a 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
③实验中如没有用浓 H2SO4干燥气体 1,对气体检验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④若现象 X 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结论是气体中__________;若现象 X 为“无水硫酸铜不变色”,结论是气体中_________。
⑤b 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⑥该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H2O 蒸汽,改进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某些气体;Ⅱ.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Ⅲ.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

①上述可能存在的气体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是________。
②通过步骤 a 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
③实验中如没有用浓 H2SO4干燥气体 1,对气体检验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④若现象 X 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结论是气体中__________;若现象 X 为“无水硫酸铜不变色”,结论是气体中_________。
⑤b 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⑥该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H2O 蒸汽,改进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27题)
8.
对CO2+C
2CO 这个化学方程式读法正确的是( )

A.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
B.碳加二氧化碳等于一氧化碳 |
C.一个碳原子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等于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
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
9.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 t2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可表示为乙![]() |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 7:5 |
12.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
20.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有利于用外焰加热 |
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有气泡逸出,石灰水没有马上变浑浊 |
C.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CuO ⅘⅘⅘®高温 2Cu+CO2 |
D.实验结束后先拔开管口的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
23.
t℃时,向一支盛有 0.15g 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 50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 0.3g/100g 水 |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 50.15g |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0.3% |
26.
20℃时,甲、乙两烧杯中分别放入同溶质的饱和溶液 100g 和 200g,若各蒸发 5g 水,再恢复到 20℃时,两烧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甲>乙 | B.甲<乙 | C.甲=乙 | D.不一定 |
5.选择题- (共2题)
6.填空题- (共4题)
33.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①氯化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0.1mol 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精确到 0.01)。
②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Ⅰ. 称取 mg 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____键,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 mg。
Ⅱ. 操作 a 的名称________,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 b 的名称是________。
Ⅲ. 已知: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x100% 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③若现有 25g10%的食盐溶液欲配制成 5%的食盐溶液,则需加水____g。
①氯化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0.1mol 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精确到 0.01)。
②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Ⅰ. 称取 mg 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____键,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 mg。
Ⅱ. 操作 a 的名称________,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 b 的名称是________。
Ⅲ. 已知: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x100% 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 组别 | 第 1 组 | 第 2 组 | 第 3 组 | 第 4 组 | | |
| | | | | | | |
| 产率 | 75% | 65% | | 88% | 72% | |
| | | | | | | |
| 对产率的评价 | 偏低 | 偏低 | | 偏高 | 偏低 | |
| | | | | | |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第 1 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 B. 第 2 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
C. 第 3 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 D. 第 4 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
34.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①大雾天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______。
A. 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②PM2.5 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作用。
③请从“A.二氧化碳 B.稀盐酸 C.大理石 D.氖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用做建筑材料的________;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________。
④请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生活中涉及到的物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作燃料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胆矾________;用于制温度计的水银__________。
A. 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②PM2.5 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作用。
③请从“A.二氧化碳 B.稀盐酸 C.大理石 D.氖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用做建筑材料的________;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________。
④请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生活中涉及到的物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作燃料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胆矾________;用于制温度计的水银__________。
35.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①常温下测得某水样的 pH=6,则此水样呈______(选填“酸”“中”或“碱”)性。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加入 Cl2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问题:

Ⅰ.从宏观上观察:如右图所示,试管 a 和 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Ⅱ. 从微观上分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Ⅲ. 从符合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①常温下测得某水样的 pH=6,则此水样呈______(选填“酸”“中”或“碱”)性。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加入 Cl2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问题:

Ⅰ.从宏观上观察:如右图所示,试管 a 和 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Ⅱ. 从微观上分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C.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
36.
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或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进行如图 2 所示实验。

① 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___。
② A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③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 R 是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④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A、B、C 中,只有 C 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 C 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A 和 B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A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 C 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① 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___。
② A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③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 R 是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④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A、B、C 中,只有 C 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 C 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A 和 B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A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 C 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7.实验题- (共1题)
37.
根据图 1 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A 实验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
②A 实验中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__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
③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④C 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细铁丝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⑤B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B 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2:CD 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 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 V、V1、V2 表示)。

①A 实验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
②A 实验中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__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
③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④C 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细铁丝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⑤B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B 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2:CD 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 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 V、V1、V2 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