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 A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一条);
②B 中硫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瓶底水的作用____________ ;
④D 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说明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图 E 中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少,有人说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⑥F 中将观察到阶梯上的蜡烛按_________ (填 “ 先上后下 ” 或 “ 先下后上 ” )的顺序熄灭,其原因是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 的化学性质。

①图 A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一条);
②B 中硫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瓶底水的作用____________ ;
④D 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说明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图 E 中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少,有人说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⑥F 中将观察到阶梯上的蜡烛按_________ (填 “ 先上后下 ” 或 “ 先下后上 ” )的顺序熄灭,其原因是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 的化学性质。
2.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①人类需要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 ,其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
②人类需要燃料。写出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③人类需要水。
I. 上海地处沿海,昼夜温差比较小,说明水的_________ 比较大。
II. 某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下: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______ ;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
III. 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如图),玻璃管 a 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检验玻璃管 b 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a、b 中气体的体积比约是______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 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

IV.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某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含 0.85~0.90%的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葡萄糖 (C 6H12O 6)以补充能量和体液。该注射液中的溶质为______;葡萄糖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_____元素质量分数最高;1 个葡萄糖分子中含____个原子;分子中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 ;90g 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_____ mol;
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_____mol 氧原子。
①人类需要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 ,其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
②人类需要燃料。写出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③人类需要水。
I. 上海地处沿海,昼夜温差比较小,说明水的_________ 比较大。
II. 某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下: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______ ;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
III. 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如图),玻璃管 a 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检验玻璃管 b 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a、b 中气体的体积比约是______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 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

IV.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某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含 0.85~0.90%的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葡萄糖 (C 6H12O 6)以补充能量和体液。该注射液中的溶质为______;葡萄糖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_____元素质量分数最高;1 个葡萄糖分子中含____个原子;分子中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 ;90g 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_____ mol;

3.
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物质的溶解度 a>b 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P 点的含义是______ ;
②能将 a、b、c 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③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则 t3℃时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 ;当固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 a。
④t3℃时将 35g a 物质加入到有 6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 ,如果要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

①物质的溶解度 a>b 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P 点的含义是______ ;
②能将 a、b、c 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③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则 t3℃时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 ;当固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 a。
④t3℃时将 35g a 物质加入到有 6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 ,如果要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①图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②图 2:为探究某混合气体中含有 CO、CO2、H2O 三种成分:
I. 装置 A 中的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II. 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
III. 装置 D 的现象是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F 处点燃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图3:某同学进行煅烧石灰石的实验并对煅烧后固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图 3 中的所有反应)

I. 甲中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II. 乙装置,取少量煅烧后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加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 给丙中试管内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 ,说明固体中残留碳酸钙。由 II、III 步可知,石灰石煅烧后固体的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

①图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②图 2:为探究某混合气体中含有 CO、CO2、H2O 三种成分:
I. 装置 A 中的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II. 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
III. 装置 D 的现象是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F 处点燃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图3:某同学进行煅烧石灰石的实验并对煅烧后固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图 3 中的所有反应)

I. 甲中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II. 乙装置,取少量煅烧后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加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 给丙中试管内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 ,说明固体中残留碳酸钙。由 II、III 步可知,石灰石煅烧后固体的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29题)
10.
用“
” 和 “
”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由四种分子构成 |
B.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
C.参加反应的 “ ” 和 “ ”分子的质量比是 3:1 |
D.图示中“ ”所示原子,反应中的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 |
11.
现有一包 MgCO3和 MgO 的固体混合物,其中镁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是10:3,则此混合物中镁元素与氧元素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 | B.5:11 | C.15:22 | D.3:2 |
1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氧分子的质量是 32g |
B.氧分子的式量就是 1mol 氧分子的质量 |
C.氧分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氧分子的质量 |
D.1g 氧分子和 1g 臭氧分子(O3)含有相同的氧原子个数 |
21.
有关 CO、 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 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22.
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先检验气体纯度 |
C.CO 还原 CuO 实验,实验前应先通 CO 再加热 |
D.蒸发时,蒸发皿必须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24.
同学在配制食盐溶液时,发现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称取食盐固体的质量偏大 |
B.倾倒称量好的食盐时,有部分固体洒落在桌面上 |
C.量筒在量取水的时候,视线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 |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
B.“ 白色污染 ” 主要是由废弃塑料制品引起的 |
C.提倡绿色出行,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
D.燃烧秸秆,可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增加 |
4.实验题- (共1题)
3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仪器的名称:a.______ b. ______分液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________;
③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填序号);用装置 D 收集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 “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 或 “ 熄灭酒精灯 ” );测得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I.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II. 未等导管中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III.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IV. 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④某小组同学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5.5g,依次加热t1、t2、t3、t4分钟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
I. 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mol;
II.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
⑤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 CO2,装置 A、B 都可用作发生装置,其中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选装置可使反应随时暂停的原因是________,若用 G 装置收集 CO2,气体从______ (填“m”或“n”)端通入。

①仪器的名称:a.______ b. ______分液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________;
③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填序号);用装置 D 收集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 “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 或 “ 熄灭酒精灯 ” );测得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I.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II. 未等导管中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III.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IV. 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④某小组同学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5.5g,依次加热t1、t2、t3、t4分钟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
I. 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mol;
II.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
⑤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 CO2,装置 A、B 都可用作发生装置,其中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选装置可使反应随时暂停的原因是________,若用 G 装置收集 CO2,气体从______ (填“m”或“n”)端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