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向盛有28g氯化钡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73.3g水,固体完全溶解。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__________g;
(2)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__________g;
(2)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
抗癌新药紫杉醇的化学式为C47H51NO4,回答下列问题:
(1)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2)紫杉醇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3)13.86g中紫杉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g。
(1)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2)紫杉醇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3)13.86g中紫杉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g。
2.简答题- (共1题)
3.
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E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E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A-J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E为浅绿色溶液,G是一种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E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2)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F+I→G+J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1)写出化学式:E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2)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F+I→G+J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4.单选题- (共13题)
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B.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
B.实验室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C.除去CO中少量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 |
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的清洁剂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可以用来区分氯化铵固体和硫酸铵固体 |
B.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做燃料 |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
9.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 |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
D.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物质 | 铁 | 干冰 | 小苏打 | 盐酸 |
性质 | 导热性 | 升华吸热 | 能与酸反应 |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
用途 | 制作铁锅 | 人工降雨 | 治疗胃酸过多 | 除铁锈 |
A.A | B.B | C.C | D.D |
13.
下列有关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
B.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
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使用农药 |
D.为了减少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
15.
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 |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
5.多选题- (共2题)
18.
下列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选试剂及操作 |
A | 鉴别CaCO3、NaCl 和NaOH固体 | 分别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
B | 除去KCl溶液中少最K2SO4 | 加入适量的BaCl2, 溶液,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D |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硫酸铜粉末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 A B. B C. C D. D
19.
有一包不纯的
样品,可能混有
、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4.4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定含有![]() | B.样品中-定不含KC1 |
C.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 D.该样品组成有两种可能 |
6.填空题- (共4题)
20.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甲烷 ②熟石灰 ③氧气 ④碳酸氢钠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__________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__;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__________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__;
21.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系列研学旅行,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刚下车就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回答);某同学发现了马蜂,老师劝诚同学们要小心,因为马蜂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蛰咬后疼痛难忍,若发生此事故,就医前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___(填调味品)先做简单处理,缓解疼痛。
(2)观古戏台,传中华戏文化。古戏台上木雕人物栩栩如生,木材雕刻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建造古戏台时,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所利用的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小明带了糯米和瘦肉制成的肉粽,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肉粽被密封在塑料包装袋中,该塑料制品应具有____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4)参观废水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如图是某工厂对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提示:除图示离子外,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①甲车间废水的pH_____________(填“<”,“=”“>”)7;
②根据图分析,乙车间废水中所含离子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同学们刚下车就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回答);某同学发现了马蜂,老师劝诚同学们要小心,因为马蜂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蛰咬后疼痛难忍,若发生此事故,就医前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___(填调味品)先做简单处理,缓解疼痛。
(2)观古戏台,传中华戏文化。古戏台上木雕人物栩栩如生,木材雕刻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建造古戏台时,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所利用的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小明带了糯米和瘦肉制成的肉粽,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肉粽被密封在塑料包装袋中,该塑料制品应具有____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4)参观废水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如图是某工厂对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提示:除图示离子外,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①甲车间废水的pH_____________(填“<”,“=”“>”)7;
②根据图分析,乙车间废水中所含离子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Fe3+、NH4+、NO3-、Cl- | B.H+、Cu2+、SO42-、Cl- |
22.
安全、正确的操作和良好的习惯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3)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里。
(4)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___________。
(5)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①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②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3)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里。
(4)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___________。
(5)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①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 B.NaOH | C.CaO |
2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反应:___________;
(2)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与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反应:___________;
(2)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与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4.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经常要连接仪器。将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将要插入塞子的玻璃导管的一端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带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取的氢气选用D装置干燥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e”或“f”);
(4)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5)如图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经常要连接仪器。将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将要插入塞子的玻璃导管的一端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带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取的氢气选用D装置干燥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e”或“f”);
(4)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5)如图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25.
小红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发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步骤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一正确 |
步骤2: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步骤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