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261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5

1.推断题(共1题)

1.
优良的有机溶剂对孟烷、耐热型特种高分子功能材料PMnMA的合成路线如下:

己知芳香化合物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卤代烷中的烷基取代.如:

(1)B为芳香烃.
①由B生成对孟烷的反应类型是__.
②(CH32CHCl与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__.
③A的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__.
(2)1.08g的C与饱和溴水完全反应生成3.45g白色沉淀.E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①F的官能团是__.
②C的结构简式是__.
③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
a.B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C不存在醛类同分异构体
c.D的酸性比E弱 d.E的沸点高于对孟烷
(4)G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峰,其峰面积之比为3:2:1.G与NaHCO3反应放出CO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
(5)芳香族化合物W是C的同分异构体,则W的结构有__种(不含C的结构).

2.单选题(共16题)

2.
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做烹调的香料。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以提取到莽草酸,莽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是合成某些抗癌药物的中间体。莽草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只有C、H、O三种原子)。下列有关莽草酸结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氢气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
B. 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 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羟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
D. 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呈紫色
3.
由下列5种基团中的2个不同基团两两组合,形成的有机物能与NaOH反应的有(  )①﹣OH   ②﹣CH3   ③﹣COOH  ④  ⑤﹣CHO.
A.2种B.3种C.4种D.5种
4.
中国四川盛产五倍子,五倍子在药物合成上有很大的作用,以五倍子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X.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X分子中至少含有4种官能团
B.1 mol X最多能与4 molBr2反应、最多能与8 mol NaOH溶液反应
C.1mol X水解后能生成2mol 相同的有机物
D.X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B. 完全燃烧某有机物,生成CO2 和 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该有机物只可能是烯烃或环烷烃
C.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符合通式CnH2n-2(n≥3)的有机物一定是炔烃
6.
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7.
下列有机物的结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CH4的球棍模型示意图为B.1­丁烯的键线式为
C.乙醇的结构式为D.葡萄糖的最简式为CH2O
8.
始祖鸟烯(Pterodactyladiene),形状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其键线式如图,其中R1、R2为烷烃基。则下列有关始祖鸟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始祖鸟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若Rl=R2= —CH3,则其化学式为C12H16
C.若R1=R2,烯烃双键碳原子上的氢也能取代,则始祖鸟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10种
D.始祖鸟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是一样的
9.
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C.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0.
丙烷是一种常见燃料,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1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⑥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12.
下列实验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40℃制乙烯
③验证某RX是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液出现褐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
13.
某些毛绒玩具的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聚酯纤维在强碱溶液中能水解
C.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D.聚酯纤维可以认为是苯甲酸和乙醇经酯化反应生成
14.
把9.0 g乙二酸与某二元醇混和,在一定条件下完全酯化,生成Wg环酯和3.6 g水,则该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Mr =" 10W-54"B.Mr = 5W+13.5
C.Mr =" 45(W-3.6)"D.Mr = 2W+10.8
15.
在10%稀碱催化下,醛与醛分子间能发生如图反应:

苯甲醛和乙醛发生上述反应生成的是(  )
A.B.
C.D.
16.
有机物X(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萍果、葡萄、西瓜、山渣内为多,该
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⑴1molX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5 mol气体
⑵ X与醇或羧酸在浓H2SO4和加热的条件下均生成有香味的产物
⑶ X在一定条件下的分子内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根据上述信息,对X的结构判断正确的是(   )
A.X中肯定有碳碳双键
B.X中可能有三个羟基和一个一COOR官能团
C.X中可能有三个羧基
D.X中可能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采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待除杂质
试剂
除杂方法
A
CH3CH2Br(C2H5OH)

分液
B
C6H6(Br2)
Fe粉
蒸馏
C
C6H6(C6H5OH)
NaOH
分液
D
C2H2(H2S)
CuSO4溶液
洗气
 
A.AB.BC.CD.D

3.选择题(共2题)

18.已知△FOQ的面积为S,且 {#mathml#}OFFQ=1{#/mathml#} .若 {#mathml#}12<S<32{#/mathml#} ,则 {#mathml#}OFFQ{#/mathml#} 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19.已知△FOQ的面积为S,且 {#mathml#}OFFQ=1{#/mathml#} .若 {#mathml#}12<S<32{#/mathml#} ,则 {#mathml#}OFFQ{#/mathml#} 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4.填空题(共1题)

20.
有下列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选填序号,下同)
①CH3CH═CH﹣CH2CH3 ③CH3CH2﹣CH2﹣CH2OH ④CH3﹣C≡C﹣CH3 ⑤CH3﹣CH2﹣C≡CH     ⑥
⑦CH3CH2CH2OCH3   ⑨CH2═CH﹣CH═CH2 ⑩CH2═CH﹣CH2CH2CH3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    (2)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
(3)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 (4)官能团类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__

5.实验题(共1题)

21.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
己知: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9.5mL无水乙醇和6mL冰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请回答:
(1)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滴加大约3mL浓硫酸,B的容积最合适的是_______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3)在步骤①④中都用到沸石防暴沸,下列关于沸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实验室沸石也可用碎瓷片等代替  
B.如果忘加沸石,可速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C.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可继续使用  
D.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可使液体平稳地沸腾
(4)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________;  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
(5)仪器C的名称是____,其作用有冷凝乙酸乙酯和_____,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实验完毕后,将烧杯D中的溶液充分振荡、静止,现象为_____.
(6)现拟分离乙酸乙酯(含少量乙醇和乙酸)粗产品,如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试剂b是:_____.分离方法I是_____,分离方法II是____.
(7)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水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甲、乙的实验没有成功.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