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25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

1.综合题(共3题)

1.
有机物 A常用于食品行业。已知 9.0 g A 在足量 O2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 5.4g 和 13.2 g,经检验剩余气体为 O2
(1) A 分子的质谱图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其摩尔质量是_________,则 A 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2)A 能与 NaHCO3 溶液发生反应,且 A 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是 1:1:1:3,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3)写出 A 生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请按照系统命名法写出官能团与 A 相同的同分异构体的名称___________;
2.
乙二酸二乙酯(D)可由石油气裂解得到的烯烃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B和A为同系物,则 B 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相对分子质量
苯甲酸*
白色片状晶体
249
1.2659
122
苯甲酸乙酯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150
乙醇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46
环己烷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8
84
 
*苯甲酸在 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2.20g 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 环己烷,以及 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右图所示装好仪器,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温度在 65~70℃加热回流 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 25mL 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 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 11.43m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X 的作用是_________;进水口为_________(a或者b)。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_。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若 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5)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4.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有机化合物X、Y、A、B、C、D、E、F、G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已知以下信息:
①RCHO
②RCOOHRCOORˊ(R、Rˊ代表烃基)
③X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Y。
④化合物F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吸收峰。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X与HCN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    
(2)酯类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C15H14O3,其结构简式是  
(3)X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G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水解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④含氧官能团处在对位。满足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五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写出以C2H5OH为原料合成乳酸()的路线(其它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B····目标产物)

3.单选题(共13题)

5.
和醛基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叫α­氢。没有α­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羧酸和醇,叫做康尼查罗反应。例如:2HCHO+NaOH―→CH3OH+HCOONa。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康尼查罗反应的是
A.B.
C.(CH3)3C—CHOD.CH3CHO
6.
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 ①消去 ②取代 ③氧化④加成 ⑤还原 ⑥水解,用丙醛制取 1,2﹣丙二醇 (),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不可能是( )
A.⑤①④⑥B.④①④②C.⑤①④②D.⑤③⑥①
7.
下列的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A.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B.向 2%的稀氨水中加入 2%的硝酸银溶液,制得银氨溶液
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铵溶液,有固体析出,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固体消失
D.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共沸后,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
8.
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断裂,如:R1CH═CHR2,被氧化为被氧化为,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的氧化产物有(  )
A.5种B.6种C.7种D.8种
9.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表达正确的是( )
A.1-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 CH3CH2 CH2OH + HBr CH3CH2 CH2Br + H2O
B.服用阿司匹林过量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 可静脉注射 NaHCO3溶液:
+ 2 HCO3+ 2 CO2↑ + 2 H2O
C.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2BrCOOH+OHCH2BrCOO+H2O
D.向丙氨酸钠中加入足量盐酸:
10.
下列醇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为酮的是( )
③ CH3OH 
    ⑤
A.①④⑤B.②④
C.②⑥D.①②⑥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乙酸乙酯、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水解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化学式均为(C6H10O5)n
C.羊毛、蚕丝、棉花和麻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醛基的结构简式—COHB.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C.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D.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13.
线型弹性材料“丁苯吡橡胶”的结构简式如下:,其单体可能是:
  ② ③CH2=CH—CH=CH2
    ⑤   ⑥
正确的组合是 ( )
A.②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⑥D.②④⑥
14.
某物质(X)是有机合成中重要中间体,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X 与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 最多消耗 6mol NaOH
B.1 mol X 最多能与 10mol 氢气反应,且生成物中无手性碳原子
C.1mol X 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2mol Br2
D.X 分子式为 C24H17O8Cl,是芳香族化合物
15.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乙烯(SO2):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B.乙烷(乙烯):通过盛有 KMnO4溶液的洗气瓶
C.溴苯(溴):加入KI溶液,振荡,分液
D.硝基苯(浓HNO3):将其倒入足量 NaOH 溶液中,振荡、静置,分液
16.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材料所说“石漆”“石脂水”是石油,在工业上通过石油分馏得到苯和甲烷等
B.塑料聚乙烯(PE)的单体可以由石油裂解得到
C.聚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
D.三大合成材料分别是合金、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17.
下列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必要时可以加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甲酸、乙酸和乙醇溶液
B.用碘水鉴别淀粉和纤维素
C.用浓硝酸鉴别蚕丝和人造丝
D.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植物油、汽油和甘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