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古饶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22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9

1.计算题(共1题)

1.
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___?
(2)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燃烧条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步骤
(实验1)燃烧条件
(实验2)氧气性质
1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2
推入H2O2溶液
推入H2O2溶液
 
(1)H2O2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MnO2起_________作用。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__;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3)实验2中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木炭熄灭冷却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开始时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
3.
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究竟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套装置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性实验)实验后,装置Ⅱ水槽中的液体应该呈酸性,向此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会变为______。但是取几次实验后的液体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无明显变色现象。对此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采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纯净度的差异。因实验设备有限,本实验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收集气体中残留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推算出空气的含量,再求出CO2的含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相应的空白(精确到1%即可):
 
测得氧气含量
推算出CO2含量
结论
排空气法
6.6%
69%
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排水法
4.2%
______
 
通过实验可知,若对CO2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反思)利用装置I和装置Ⅱ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证明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更高,还有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应用)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两者均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导致曲线AB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曲线1中______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3)利用现有的装置,在不使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请你写出除振荡烧瓶外继续降低E点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4.
以煤为原料获得的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2)煤加工得到的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如图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原料中石灰石的作用是______。
②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进入高炉前要粉碎成小颗粒,其原因是____。写出高炉内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图中出铁口低于出渣口,说明生铁的密度比炉渣_______(填“大”或“小”)。
(3)生铁的含碳量比钢_______(填“高”或“低”)。

4.单选题(共9题)

5.
下列是温州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捣年糕B.扎纸人
C.捏米塑D.酿米酒
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离子结构
C.物质的分类
D.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关系模型
8.
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B.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C.硫原子的质量为32.06D.氧原子变成氧离子是物理变化
9.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类别
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

A
乙醇汽油
金刚石
CaO
纯碱
B

红磷
干冰
H3PO4
C
硬水

Fe2O3
NH4HCO3
D
尿素
He
CH4O
胆矾
 
A.AB.BC.CD.D
10.
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爆炸
11.
“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12.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3.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闻气体气味B.  点燃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D.  移走蒸发皿

5.选择题(共2题)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填空题(共1题)

16.
化学基础与常识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电缆 B.电热壶 C.金属丝 D.金属乐器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则“○”与“”反应生成了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指出①④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_,Y.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