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锌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稀硫酸,生成气体质量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为__________。
(2)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为__________。
(2)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目前,中国某汽车厂家正在积极探究、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并宣布在2025年停止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下图是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
(3)汽车轮毂为铝合金材质,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传统燃油汽车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_________,同时排放出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请写出另一种可以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
(3)汽车轮毂为铝合金材质,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传统燃油汽车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_________,同时排放出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请写出另一种可以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实验课上李老师指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等除外。全班学生很好奇,于是李老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进行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一会儿,部分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②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探究一)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明将上述实验药品放入锥形瓶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另一端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探究二)生成的沉淀是什么?
(2)(猜想假设)最后的沉淀中含有Cu(OH)2和________,一定不含有Cu。
(3)(实验验证)填写相应实验药品的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试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思考交流)后来部分沉淀渐渐变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一会儿,部分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②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探究一)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明将上述实验药品放入锥形瓶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另一端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探究二)生成的沉淀是什么?
(2)(猜想假设)最后的沉淀中含有Cu(OH)2和________,一定不含有Cu。
(3)(实验验证)填写相应实验药品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并加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沉淀中不含有Cu |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试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思考交流)后来部分沉淀渐渐变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如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1 | 向20mL4%盐酸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
实验2 | 向20mL5%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 ,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
实验3 | ______。 |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如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5.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等杂质。下面是除去粗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名称是_____。
(2)写出杂质氯化镁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A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
(4)假设每一步反应都完全,蒸发时没有药品飞溅,那么最后得到氯化钠的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名称是_____。
(2)写出杂质氯化镁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A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
(4)假设每一步反应都完全,蒸发时没有药品飞溅,那么最后得到氯化钠的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5.单选题- (共10题)
7.
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X,可表示如下:2Na2O2+2CO2=2Na2C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
C.Na2CO3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 | D.白磷与X反应生成大量白雾 |
8.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其中乙醇发生反应的主要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乙都属于有机物 | B.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
C.浓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生成物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2:9 |
9.
我国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室温超导体(高密度、高储能材料)——固态金属氢(液氢加上超高压变成固态金属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压后氢分子不再运动 | B.固态金属氢是理想的导电材料 |
C.加压后氢分子中原子间间隔减小 | D.金属氢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
10.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为镆,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镆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 | B.元素符号为MC |
C.原子核电荷数为115 |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12.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 |
B.2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
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13.
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响应该主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提倡出行搭乘公共交通 | B.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
C.生活污水应处理后排放 | D.燃放烟花爆竹以增添节日气氛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