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

(1)“滤液1”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滤液1”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固体粉末由Mg、MgO、Mg (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1))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2)Mg,MgO,Mg(OH)2 均能与硫酸反应
(3)MgSO4+2NaOH===Na2SO4+Mg(OH)2↓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冷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样品与硫酸反应中可能存在属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步骤Ⅲ中有沉淀生成的方程式为MgSO4+2NaOH===Na2SO4+Mg(OH)2↓,经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克 。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5)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6)从该实验中得出制取硫酸镁的三种方法,得出这三个反应中消耗等量等浓度的硫酸,生成的硫酸镁质量_______________(相等或不同)
(7)若本实验中把硫酸换为浓盐酸,你的看法是_________

(信息资料)(1))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2)Mg,MgO,Mg(OH)2 均能与硫酸反应
(3)MgSO4+2NaOH===Na2SO4+Mg(OH)2↓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冷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样品与硫酸反应中可能存在属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步骤Ⅲ中有沉淀生成的方程式为MgSO4+2NaOH===Na2SO4+Mg(OH)2↓,经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克 。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5)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A.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
(7)若本实验中把硫酸换为浓盐酸,你的看法是__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3.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nH2O,它是由甲烷气体与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6若有16克甲烷完全燃烧,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列方程式计算)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4)一种甲烷水合物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分子笼,每个分子笼可容纳1个甲烷分子或水分子,若这8个分子笼中有6个容纳的是甲烷分子,另外2个被水分子填充,这种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
(5)大海深处有大量的可燃冰CH4·nH2O,由于地震,若震动过于剧烈,将是可燃冰变为气体快速逸出,可能后果为__________。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nH2O,它是由甲烷气体与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6若有16克甲烷完全燃烧,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列方程式计算)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
C.用CO2 “挤走”可燃冰中的CH4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
(5)大海深处有大量的可燃冰CH4·nH2O,由于地震,若震动过于剧烈,将是可燃冰变为气体快速逸出,可能后果为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1题)
4.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① |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 反应物的浓度 |
②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的温度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④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⑤ | 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 反应物的量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
B.稀有气体(氦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
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
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
D.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7.
一密闭容器中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其中含有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用电火花点燃,使CO和O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1:1 | B.1:2 | C.a:2b | D.a:(a+2b) |
9.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
发生的反应为:2KNO3
2KNO2+O2↑
A.

B.

C.

D.


10.
下面对“2”的含义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Mg2+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
B.O2表示2个氧原子 |
C.2SO42-表示两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
D.![]() |
11.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 B.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31 |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31 | D.1个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g |
13.
小明为了比较X、Y、Z、W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试剂 | X | Y | Z | W |
稀盐酸 | √ | — | — | √ |
Z的硝酸盐溶液 | | √ | | |
W的硝酸盐溶液 | √ | | — | |
A.Y>Z>X>W | B.X>Y>W>Z | C.X>W>Y>Z | D.W>X>Y>Z |
5.填空题- (共3题)
1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稀硫酸,④碳酸钙⑤硫酸铜溶液⑥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化学式填空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____;
(3)可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__;(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__;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6)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____;
(3)可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__;(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__;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6)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
16.
小明非常喜欢学习化学,并乐于活用化学知识。请你试着和小明一起去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
(1)小明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瓶盖以前几乎不到有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
(2)小明经常帮妈妈洗碗,他每次都能容易地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请你猜猜看,他可能在水中加了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
(3)当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如果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到的____________现象。当镁与稀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饱和溶液,再将其蒸发或_________________处理,则容器内会有固体析出,该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请根据下列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①欲探究铁、银、铜的活泼性,最佳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②欲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有多种方法,请列举其中一种__________。
③欲确定金属铁、铜的硬度大小,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
(1)小明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瓶盖以前几乎不到有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
(2)小明经常帮妈妈洗碗,他每次都能容易地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请你猜猜看,他可能在水中加了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
(3)当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如果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到的____________现象。当镁与稀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饱和溶液,再将其蒸发或_________________处理,则容器内会有固体析出,该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请根据下列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①欲探究铁、银、铜的活泼性,最佳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A.将铁、银分别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
B.将铁、铜分别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
C.将铁、铜、银分别加入到盐酸溶液中 |
D.将银、铜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 |
③欲确定金属铁、铜的硬度大小,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
17.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硝酸钾的济解度(填“>”“=”或“<”)。
②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3)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②t3℃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
氢氧化钙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硝酸钾的济解度(填“>”“=”或“<”)。
②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3)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②t3℃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8.
(1)实验小组同学用下面仪器完成如下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用A制二氧化碳,需要的药品是大理石和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A中现象是__________。
②制氧气时,将B与_______(选填“C”或“D”)连接组成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用玻璃片___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
③A与E相连,制备二氧化碳并用镊子夹持一块儿紫色石蕊试纸(如图F),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其操作步骤为______。
(2)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①打开K1、K2,通入N2,一段时间后,Ⅰ、Ⅱ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而Ⅱ中白磷仍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A制二氧化碳,需要的药品是大理石和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A中现象是__________。
②制氧气时,将B与_______(选填“C”或“D”)连接组成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用玻璃片___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
③A与E相连,制备二氧化碳并用镊子夹持一块儿紫色石蕊试纸(如图F),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其操作步骤为______。
(2)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①打开K1、K2,通入N2,一段时间后,Ⅰ、Ⅱ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而Ⅱ中白磷仍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A.实验②试管Ⅰ中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
B.实验②观察到试管Ⅰ、Ⅱ中的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
C.此实验过程中可证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