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同学按课本要求做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有蓝色沉淀生成,对该沉淀进行加热,一般看到蓝色沉淀变黑色,可有时却看到蓝色沉淀变绿色。该同学对这异常现象产生了兴趣,决定对这现象产生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
(査阅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写出上述生成蓝色沉淀以及蓝色沉淀变黑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加热蓝色沉淀没有出现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1.与CuSO4溶液过量有关;2.与NaOH溶液过量有关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1%的NaOH溶液,20%Na0H溶液,20%CuSO4溶液,l%CuSO4溶液
(得到结论)在上述实验中,要能观察到蓝色沉淀变黑色,关键是______
(拓展与反思)进一步査阅资料可知上述绿色物质是溶解度比氢氧化铜更小的水胆矾[化学式为Cu4(OH)6SO4],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该绿色固体则可产生黑色沉淀,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
(査阅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写出上述生成蓝色沉淀以及蓝色沉淀变黑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加热蓝色沉淀没有出现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1.与CuSO4溶液过量有关;2.与NaOH溶液过量有关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1%的NaOH溶液,20%Na0H溶液,20%CuSO4溶液,l%CuSO4溶液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往2mL20%CuSO4溶液中滴加2滴 l% NaOH溶液,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______ | 猜想1不成立 |
2.______ ,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______ | 猜想2成立 |
(得到结论)在上述实验中,要能观察到蓝色沉淀变黑色,关键是______
(拓展与反思)进一步査阅资料可知上述绿色物质是溶解度比氢氧化铜更小的水胆矾[化学式为Cu4(OH)6SO4],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该绿色固体则可产生黑色沉淀,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下:

(1)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填离子符号)。
(3)第③步反应中Ce元素由_______价变成+3价。
(4)第⑦步操作是把FeSO4溶液经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绿矾FeSO4·7H2O。
(5)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溶液,写出生成Ce(OH)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6)请补充完整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e(OH)3+O2+_____=4Ce(OH)4。

(1)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填离子符号)。
(3)第③步反应中Ce元素由_______价变成+3价。
(4)第⑦步操作是把FeSO4溶液经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绿矾FeSO4·7H2O。
(5)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溶液,写出生成Ce(OH)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6)请补充完整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e(OH)3+O2+_____=4Ce(OH)4。
3.计算题- (共2题)
3.
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已知每克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热量为17KJ。请回答: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某人若输入两瓶如图所示的葡萄糖注射液,可补充能量_____kJ。
(4)若把20%的葡萄糖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100g,需加水_______g。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某人若输入两瓶如图所示的葡萄糖注射液,可补充能量_____kJ。
(4)若把20%的葡萄糖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100g,需加水_______g。
4.
将10%HCl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并测量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有图所示,每次实验中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质量总和始终保持46.5g,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恰好反应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当滴加盐酸41.5g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1)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恰好反应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当滴加盐酸41.5g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4.推断题- (共1题)
5.
打架来玩个化学拼图游戏吧!如图所示的每一块拼图分别代表Fe、C、CO2、稀H2SO4、Ca(OH)2溶液、NaOH溶液、CuCl2溶液中的一种物质,规则是能反应的物质可以拼在一起。

(1)C应安排在_____位置(填序号)
(2)写出⑤和⑥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该拼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1)C应安排在_____位置(填序号)
(2)写出⑤和⑥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该拼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5.简答题- (共1题)
6.
我国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

(1)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用沼气作燃料是把______转化为热能,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前者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
(3)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
(4)在用沼气煮饭时,燃气灶的火焰正常情况下呈_____色,有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需要调大炉具的______。

(1)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用沼气作燃料是把______转化为热能,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前者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
(3)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
(4)在用沼气煮饭时,燃气灶的火焰正常情况下呈_____色,有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需要调大炉具的______。
6.单选题- (共14题)
9.
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打火机点燃蚊香,目的是使温度达到蚊香着火点 |
B.燃着的蚊香要悬空放置在金属架上,远离其它可燃物 |
C.燃着的蚊香要放在通风处,分子才能运动 |
D.熄灭蚊香的方法可以将燃着的部分剪除 |
10.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
B.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
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入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
11.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不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
14.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KCl溶液 | MgCl2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滤液中加入盐酸,煮沸 |
B | MnO2粉 | C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C | CO2 | HCl |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洗气 |
D | NaCl | 泥沙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A.A | B.B | C.C | D.D |
15.
小明同学在家里设计了以下“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把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以获得少量炭黑 |
B.用洁厕精(主要成分是盐酸)除去铁锈 |
C.用食醋(主要成分是盐酸)区别小苏打和食盐 |
D.用过滤的方法用硬水和软水分离 |
19.
学习化学就要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国家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在制作食品过程中可随意添加 |
B.地沟油经化学方法处理可用于航空燃油 |
C.测定某地雨水的pH<7,说明某地下了酸雨 |
D.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
7.填空题- (共4题)
21.
(1)下图是几种物质的微观示意,据图回答:

写出B图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C图中一共有_____种分子。
(2)在一定的条件下,图A和B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图所示,则
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写出B图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C图中一共有_____种分子。
(2)在一定的条件下,图A和B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图所示,则


22.
某城市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自然界的水有时会遭到污染,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2)在步骤⑤中测水的酸碱度,最适宜使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无色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
(3)步骤④中的消毒剂除氯气以外,还可以用ClO2等物质,ClO2的名称是_________。
(4)洗涤剂可以把碗碟上的油污除去,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作用。

(1)自然界的水有时会遭到污染,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A.分子 |
A.无色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
(3)步骤④中的消毒剂除氯气以外,还可以用ClO2等物质,ClO2的名称是_________。
(4)洗涤剂可以把碗碟上的油污除去,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作用。
2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__________。
(2)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3)如图表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写出该粒子的符号_________。

(4)写出由原子序数为7、8、19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

(1)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__________。
(2)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3)如图表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写出该粒子的符号_________。

(4)写出由原子序数为7、8、19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
24.
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大小关系是______;
(2)将t2℃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3)t2℃时,把16g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______。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大小关系是______;
(2)将t2℃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3)t2℃时,把16g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25.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请按要求答题。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2)在装置A、B中选______与H组合制取一袋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把G与_______组合成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通过_______(写出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停止。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现象,表面石灰石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E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但不能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_______。
(5)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把上图中E装置改为如图装置。把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打开弹簧夹,看到_____现象,写出产生此现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2)在装置A、B中选______与H组合制取一袋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把G与_______组合成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通过_______(写出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停止。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现象,表面石灰石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E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但不能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_______。
(5)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把上图中E装置改为如图装置。把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打开弹簧夹,看到_____现象,写出产生此现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