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技术的发展。
(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 CaC12)及不溶性杂质。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③生产原理:NaCl + NH3 + CO2+ H2O = NaHCO3↓+ NH4C1,分离得晶体 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④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NH4Cl===NH3↑+HCl↑。
⑤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溶液 A 中的溶质为 ________,流程中加入适量盐酸的作用是 ________。
(2)反应(2)中为提高产率,所通入气体的顺序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先通入 CO2再通入 NH3 B.先通入 NH3再通入 CO2
(3)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A.CO2 B.NH3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多次充分加热,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 HNO3,再滴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________(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假定只含一种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取 12.0g 纯碱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将反应所得溶液小心蒸发,并将所得物质干燥、冷却至室温称得固体质量为 13.1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乙组:取 12.0g 纯碱样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装置 C 增重了 4.1g(所加试剂均足量,每一步都反应完全).实验结束,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

丙组:取 12.0g 的纯碱样品,完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待完全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从而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同学提出意见,认为如果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则更好,老师认为有道理,原因是 ________。
(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 CaC12)及不溶性杂质。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③生产原理:NaCl + NH3 + CO2+ H2O = NaHCO3↓+ NH4C1,分离得晶体 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④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NH4Cl===NH3↑+HCl↑。
⑤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溶液 A 中的溶质为 ________,流程中加入适量盐酸的作用是 ________。
(2)反应(2)中为提高产率,所通入气体的顺序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先通入 CO2再通入 NH3 B.先通入 NH3再通入 CO2
(3)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A.CO2 B.NH3
A.HCl | B.NaOH | C.Na2CO3 |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多次充分加热,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 HNO3,再滴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________(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假定只含一种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取 12.0g 纯碱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将反应所得溶液小心蒸发,并将所得物质干燥、冷却至室温称得固体质量为 13.1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乙组:取 12.0g 纯碱样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装置 C 增重了 4.1g(所加试剂均足量,每一步都反应完全).实验结束,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

丙组:取 12.0g 的纯碱样品,完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待完全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从而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同学提出意见,认为如果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则更好,老师认为有道理,原因是 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2.
淀粉(C6H10O5)n 在空气中能直接燃烧,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元素的含量最高 | B.分子中C、H、O 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6:10:5 |
C.属于有机物 |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3.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原料合成 NH4NO3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所得“其他气体”中稀有气体含量最高 |
B.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合反应有 3 个 |
C.④中参加反应的 O2和 H2O 的质量之比 16:9 |
D.理论上,若③和⑤中 NH3的量相同,则合成 NH4NO3时氨气的利用率最高 |
4.
烧杯盛有一定质量的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g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过滤,测得溶液质量减少2.8g。则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7.3% | B.18.25% | C.14.6% | D.23.2% |
5.
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态氧,氧气所占的体积大---气体分子间间隙比液体分子间间隙小 |
B.二氧化碳和干冰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C.蔷薇花开,满园芬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D.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 H+ |
7.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B | 安全常识 |
N2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 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 | 工业用盐中毒﹣﹣由 NaNO2 引起 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 ||
C | 日常生活经验 | D | 保护金属资源 |
食品干燥剂﹣﹣浓硫酸 蚊虫叮咬﹣﹣涂肥皂水 | 有计划、合理开采金属矿物 加强金属制品的回收再利用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
10.
如下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选药品或方法 |
A | 区分生石灰和碳酸钙 | 分别加入适量的水 |
B | 除去 MgSO4溶液中的硫酸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 |
C | 鉴别 CO 和 CO2 |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 | 除去氢气中少量的 HCl 气体 | 依次通过足量的 Na2CO3溶液和浓硫酸 |
A.A | B.B | C.C | D.D |
1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B.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处形成白烟 |
C.把 NaOH 溶液滴入到 CuSO4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
D.少量高锰酸钾放入足量汽油中并充分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紫色溶液 |
13.
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80 |
B.20℃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 |
C.升温可使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D.将 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20℃时,A 析出固体最多 |
14.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Cl、Ca(NO3)2、HCl | B.Ba(OH)2、Mg(NO3)2、Na2SO4 |
C.K2SO4、Na2CO3、NaNO3 | D.AgNO3、NaCl、KNO3 |
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建设高速铁路网,形成绿色环保的交通大动脉 |
B.垃圾就地焚烧,减少运输成本 |
C.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
D.植树造林,绿化城市 |
3.填空题- (共2题)
18.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1)用于食品包装_____ (2)可作复合肥料_____
(3)既可作燃料又可用于消毒的_____ (4)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
A.聚乙烯 | B.聚氯乙烯 | C.硝酸钾 | D.酒精 E.维生素 |
(3)既可作燃料又可用于消毒的_____ (4)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
4.实验题- (共2题)
19.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 实验中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硫燃烧剧烈程度和________相关。
(2)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
(3)C 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 50gl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________(水的密度为 1g/mL)。若某同学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填序号)。
A 称量时,砝码生锈,氯化钠质量偏大 B 氯化钠固体不纯
C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A 实验中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硫燃烧剧烈程度和________相关。
(2)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
(3)C 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 50gl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________(水的密度为 1g/mL)。若某同学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填序号)。
A 称量时,砝码生锈,氯化钠质量偏大 B 氯化钠固体不纯
C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________,② 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氧气,可选用装置 ________(选填序号),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__,选用 B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 B 改为 C,其优点是________。
(4)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化学性质与 CO2相似。用上图中 FGH 的组合收集一瓶干燥的 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___→⑤(填序号);烧杯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

(1)仪器名称:① ________,② 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氧气,可选用装置 ________(选填序号),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__,选用 B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 B 改为 C,其优点是________。
(4)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化学性质与 CO2相似。用上图中 FGH 的组合收集一瓶干燥的 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___→⑤(填序号);烧杯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