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洲头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209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7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有一瓶标签受损、没盖瓶盖且装有无色液体的试剂瓶,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瓶内原有的液体只能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质,并确定试剂瓶的标签,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1)从受损的标签信息看,大家一致认为该液体不可能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_
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Ca(OH)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
该液体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于是丙同学只改用了一种与乙同学所加物质类别不同的溶液,重新按照乙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乙同学的完全一致,且结论完全正确。则丙同学改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原试剂瓶标签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1)为了不使标签破损,应如何正确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品取完之后应及时密封保存。
2.
实验室常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小王同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二氧化锰的形状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反应温度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王同学用8ml3%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了如下实验(反应进行10s时,H2O2均有剩余):
实验编号
温度/℃
二氧化锰的形状(均取0.1g)
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时间均为10s)

20
块状
a

20
粉末状
b

20
块状
c

20
粉末状
d
 
(1)欲探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是否有影响,应该比较___和___(填“a”“b”“c”或“d”)的大小;若粉末状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那么___>___(填“a”“b”“c”或“d”)。
(2)其他条件相同,双氧水浓度可能会影响催化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
(3)小王同学还使用了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他在8mL 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曲线的斜率代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你观察图示并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___;
②___。

2.计算题(共1题)

3.
小王同学想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粉末13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流程题(共1题)

4.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以MnO2固体为原料制取少量MnCO3,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MnSO4与MnCl2都可溶于水;MnCO3难溶于水且在100℃时开始分解。
(1)反应①为化合反应,产物为Mn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下列物质中不能与MnSO4反应的有_______。
A.稀硫酸 B.BaCl2 C.盐酸 D.Na2CO3
(2)操作a要用到的实验用品中,除玻璃仪器外,还有_____(填具体的实验用品)。
(3)产品MnCO3(Ⅱ) 比MnCO3(Ⅰ) 更纯净,原因是产品MnCO3(Ⅰ) 经过洗涤、烘干以后,表面附着的H2O及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已被除去。
(4)为了获得纯净的MnCO3,烘干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

4.简答题(共1题)

5.
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回答.
(1)生活中,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铁的___性.
(2)验证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___.
(3)小倩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给氧化铁加热还是通一氧化碳?___.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A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你认为该装置是否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并说明理由___.

5.单选题(共10题)

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为(  )
A.
B.
C.
D.
7.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4B.上述物质中只有甲和丁可作燃料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8.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梁酸造食醋
B.焚烧垃圾发电
C.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9.
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打开啤酒瓶溢出泡沫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D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1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现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 ),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多使用布制储物袋购物,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B.多使用煤炉进行冬季取暖,尽量少用其他方式取暖
C.多步行,骑自行车,尽量选用公共汽车出行,少开车
D.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11.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境
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缺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材料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尼龙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A.A   B.B   C.C   D.D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测定溶液的pH
C.稀释浓硫酸D.检查气密性
14.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
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C.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为防止“白色污染”,直接焚烧废弃塑料
15.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6.选择题(共1题)

16.

下图是《五代十国形势图》,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表述正确的是(    )

7.实验题(共1题)

17.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实验室既可制取二氧化碳,又可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填装置字母),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导管的______(选填“a”或“b”,下同)端,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若F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从F装置的______端通入;若F装置中盛有浓H2SO4,则不能干燥______(填序号)。
①氨气 ②氢气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