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₂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_____。
(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①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氯气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应用)
(1)二氧化锰不仅能做催化剂,还可以做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变小了,造成反应停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猜想是否正确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将(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滤液中的什么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不写出现象及结论)。
猜想一:______;猜想二: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₂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① | 用排水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②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猜想____成立 |
(反思与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①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氯气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应用)
(1)二氧化锰不仅能做催化剂,还可以做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变小了,造成反应停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猜想是否正确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将(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滤液中的什么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不写出现象及结论)。
猜想一:______;猜想二: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法如下:

(1)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过滤是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上述反应①②③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
(3)加入过量的硫酸目的是______。

(1)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过滤是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上述反应①②③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
(3)加入过量的硫酸目的是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3.
如图是甲烷与水反应制取水煤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C.反应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D.反应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 |
4.
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
B.铁架台:“我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
5.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观点 |
A | 春天细雨绵绵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 原子之间有间隔 |
C |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
D |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
A.A | B.B | C.C | D.D |
6.
近年来氯化镁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氯元素和镁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7 |
B.两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 |
C.两元素组成的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 |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
7.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 B.含两个氢分子 |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
8.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将石墨炔作为电池活性层的主体材料,石墨炔是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材料,具有高电荷传输能力,下列有关石墨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炔能导电 | B.石墨炔中粒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C.石墨炔可用在电子领域 | D.石墨烯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
9.
如图为M,N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比N大 |
B.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
C.t2℃时,100g 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 N物质 |
D.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1.
实验室常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常温下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后,先装入稀硫酸 |
B.收集氢气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
C.实验结束后,没用完的药品直接丢弃 |
D.用点燃法检验氢气前,先验纯 |
12.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
D.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14.
下表是学校餐厅为学生提供的对应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3)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反复捶打),生铁转化为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学校的餐桌、餐椅不仅外形美观,材料轻便、牢固,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
物品 | 筷子 | 餐盘 | 餐桌 | 餐椅 |
材料 | 竹子 | 不锈钢 | 不锈钢 | 塑料 |
(1)以上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3)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反复捶打),生铁转化为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学校的餐桌、餐椅不仅外形美观,材料轻便、牢固,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
15.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下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A、B、C 溶液,在 A、B、C 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甲,充分搅拌,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③将 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下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A、B、C 溶液,在 A、B、C 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甲,充分搅拌,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③将 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
6.实验题- (共1题)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