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203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

1.计算题(共1题)

1.
已知:Cu与稀硫酸(H2SO4)不反应,Zn+H2SO4===ZnSO4+H2↑。某同学将20g黄铜(铜和锌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3)若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______g。

2.单选题(共12题)

2.
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34g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完全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B.m=3.3
C.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D.X的化学式为NO2
3.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B.织布C.剪纸D.酿酒
4.
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中共含有8个原子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5.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6.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金刚石D.氯化钠
7.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稀有气体大约占0.03%
C.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D.收集二氧化碳
10.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1.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12.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B.将水加热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13.
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N2B.CO2C.SO2D.H2O

3.填空题(共4题)

14.
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以1-18号元素为研究对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l~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_、Be、Mg(填元素符号)。
(2)氮化钠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室温时为晶体,在低于室温时会变成非晶体,高于87℃时会分解为钠单质及氮气,氮化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y≠0),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与N2O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_。
16.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请从: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二氧化碳;④氢气;⑤氦气;⑥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_;
(2)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__;
(4)充入灯泡内通电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17.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分别由C、H、O、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是可燃性气体,燃烧能生成A;化合物D、E、F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存在如下转化关系:D→E→F→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3题)

18.
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所用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高锰酸钾以及图中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
Ⅰ.制取CO的方法:加热碳酸镁和锌粉的混合物,反应原理为:MgCO3+ZnMgO+ZnO+CO↑。
Ⅱ.处理尾气的方法:用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吸收一氧化碳,溶液中会出现红色固体。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步:打开弹簧夹,通入一会儿氮气;
第二步:关闭弹簧夹,点燃两个酒精灯;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熄灭两个酒精灯;
第四步:……
(实验分析)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l+2CO+2X=Cu2Cl2(CO)2·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中,第一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第四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再通入氮气至_____。
(3)若A处有mgMgCO3参加反应,C处生成ngCaCO3,能证明25m>21n的一个实验现象是_____。
20.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发现均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

查阅资料:4HNO3O2↑+4N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
(1)浓HNO3(浓硝酸)易挥发出HNO3,浓硝酸的挥发性是浓硝酸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3)(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不能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发现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但也不能证明(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