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装置图中仪器名称:甲______。
(2)装置A是实验室用来制取和收集一种常见气体的装置图,其中气体发生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种能用发生装置D制备并用装置F收集的常见气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3)装置B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______;
(4)装置C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在装置E中通过比较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的不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写出实验装置图中仪器名称:甲______。
(2)装置A是实验室用来制取和收集一种常见气体的装置图,其中气体发生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种能用发生装置D制备并用装置F收集的常见气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3)装置B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______;
(4)装置C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在装置E中通过比较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的不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去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功能。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写出以赤铁矿石为原料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奥运火炬中的燃料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5O2
3CO2+4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火炬传递结束,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表示Ni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该反应中实际与Ni反应的粒子是______。

(5)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
(1)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去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功能。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写出以赤铁矿石为原料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奥运火炬中的燃料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5O2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表示Ni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该反应中实际与Ni反应的粒子是______。

(5)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某初中化学“魔法课堂”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下面是他们围绕“神奇的金属”为主题的两次探究活动。

探究1: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溶液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小兵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氢气应从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
(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
探究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社团成员在进行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均能产生H2,实验现象如下:
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1)_____(2)_____(3)_____。

探究1: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溶液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硫酸的浓度(均取20mL) | 锌的形状(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3分钟) |
① | 20% | 锌粒 | 31.7 |
② | 20% | 锌片 | 50.9 |
③ | 30% | 锌粒 | 61.7 |
④ | 30% | 锌片 | 79.9 |
小兵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氢气应从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
(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均为1分钟)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H2的体积 | 3.1mL | 16.7mL | 11.9mL | 9.6mL | 7.6mL | 6.0mL |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
探究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社团成员在进行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均能产生H2,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
与镁条反应的溶液 | NH4Cl | NaCl | Na2SO4 | H2O |
实验现象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有较多气泡产生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气泡极少 |
加热后,实验现象 | 气泡明显增多可闻到氨味 | 气泡增多 | 气泡增多 | 气泡增多 |
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1)_____(2)_____(3)_____。
4.
某同学欲探究“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洁克”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或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洁克”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______。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实验结论:______。
反思: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是实验所用牙粉的质量和______。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或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洁克”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x溶液。x 溶液是______ 。 |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 |
② | 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______ 。 | 现象:______ |
实验结论:______。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 组装两套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取______ 放于锥形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x 溶液。 | -- |
② | 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x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 有气泡产生。 |
③ | 待②反应结束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x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④ | 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并加以比较。 | 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洁克“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
实验结论:______。
反思: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是实验所用牙粉的质量和______。
3.单选题- (共2题)
5.
下列各项指定数据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
选项 | 数据 | | |
A | 溶液温度 | 室温下10gNH4NO3溶于100g水中 | 室温下10gNaOH溶于100g水中 |
B | 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甲醛(HCHO) | 葡萄糖(C6H12O6) |
C |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 5℃、101KPa下 | 25℃、101KPa下 |
D | 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生铁 | 钢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