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化学小组欲探究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用天平称量0.2gCuO,用量筒量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a~g代表实验操作步骤)。
I.“步骤d”过滤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为_____。
Ⅱ.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CuO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支持该结论的实验证据有_____(填序号)。

I.“步骤d”过滤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为_____。
Ⅱ.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CuO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支持该结论的实验证据有_____(填序号)。
A.“步骤a”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 B.“步骤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C.“步骤f”固体质量为0.2g | D.“步骤g”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2.
实验与探究是进行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碳和碳的化合物”进行以下探究。
(1)利用如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导管a处用火柴点燃)

Ⅰ.探究CO与CuO的反应:通入气体一氧化碳,M处为氧化铜,加热前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M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
Ⅱ.探究CO2与C的反应(改为酒精喷灯):通入气体二氧化碳,M处为木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M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导管a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
(2)化学小组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_____。
猜想二:是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探究结论)通过探究,猜想二成立。
(1)利用如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导管a处用火柴点燃)

Ⅰ.探究CO与CuO的反应:通入气体一氧化碳,M处为氧化铜,加热前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M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
Ⅱ.探究CO2与C的反应(改为酒精喷灯):通入气体二氧化碳,M处为木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M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导管a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
(2)化学小组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_____。
猜想二:是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步骤1 | 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 |
步骤2 | 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 | 有气泡产生 |
(探究结论)通过探究,猜想二成立。
2.简答题- (共2题)
3.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实验一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②在实验二中,发现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实验三为电解水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化合物。
④食用油脂中含有亚油酸(C18H32O2),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亚油酸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为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1molC18H32O2中约含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_____。
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Ⅰ.生成物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填“乙”或“丙”)。
Ⅱ.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①由实验一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②在实验二中,发现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实验三为电解水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化合物。
④食用油脂中含有亚油酸(C18H32O2),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亚油酸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为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1molC18H32O2中约含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_____。
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Ⅰ.生成物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填“乙”或“丙”)。
Ⅱ.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4.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20℃时,如要提纯9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填“10mL”、“25mL”或“10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理由是:_____。
⑤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20℃时,如要提纯9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填“10mL”、“25mL”或“10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理由是:_____。
⑤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烧杯乙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
B.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
C.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 |
D.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
3.单选题- (共21题)
7.
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式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9.6g | B.4.4g | C.6.8g | D.8.8g |
21.
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做法错误的是( )
A.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 |
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 |
4.实验题- (共1题)
26.
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m和装置C的名称:仪器m_____,装置C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_____,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选择D装置收集时,检验CO2已满的方法是_____。
④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学生将适量二氧化锰放入20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氧气0.025mol。
Ⅰ.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Ⅱ.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①写出仪器m和装置C的名称:仪器m_____,装置C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_____,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选择D装置收集时,检验CO2已满的方法是_____。
④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学生将适量二氧化锰放入20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氧气0.025mol。
Ⅰ.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Ⅱ.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2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