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9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6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0g制取氧气。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 ,将剩余固体全部倒入大烧杯,并加水充分溶解,烧杯内物质总质量150.5g,过滤后得到滤渣和一定量的不饱和滤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不饱和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简答题(共5题)

2.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甲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
(3)丙处试管的作用是_____。
(4)该装置是否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并说明理由:_____。
3.
依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图A实验中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图B所示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
(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图C所示,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将图D实验所得液体静置,说明乙醇能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
4.
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钾,不一定含氯化钠
B 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5.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生活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钛合金镜架   B 棉布袋   C 塑料盒   D 羊绒围巾
(2)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在超市购物时,国家提倡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人类摄取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和_____。当人体缺_____元素时,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4)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①鸡蛋皮,②废铁锅,③烂菜叶,④牛奶纸盒,其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5)日常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_____油污。
6.
石油经过分馏可获得汽油等多种物质,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得到乙醇汽油,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7.
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泼性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_____(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
(3)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 齿轮表面涂油   b 将钢材深埋保存   c 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 车圈镀铬
8.
有一包固体X,可能由NH4HCO3、FeCl3、NaOH、Na2SO4、CaCO3、Ba(NO3)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份,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X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X溶于足量的水,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此可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3)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含_____,不含_____。
(4)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单选题(共11题)

9.
下列常见的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植物腐烂,铁钉生锈,拧干衣服
C.百炼成钢,面包发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属导电,玻璃破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10.
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2B.44C.88D.92
11.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Cl、Ba(NO32、HClB.NaOH、CuSO4、H2SO4
C.NH4NO3、NaOH、K2SO4D.NaNO3、Na2SO4、NH3•H2O
12.
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13.
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14.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15.
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16.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17.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氢氧化钠固体因在空气中变质而产生的杂质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除去CO中的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镁,过滤
D
鉴别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
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
 
A.AB.BC.CD.D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骨质疏松,饮食中多吃含铁元素的食品
B.为防止海鲜变质,使用甲醛浸泡进行长期贮存
C.为保持腊肠味鲜,腌制时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D.为使蛋糕更松软,烘焙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
19.
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可以尽量多用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
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

5.填空题(共2题)

20.
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C粒子的符号为_____。
(2)由A元素和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该硒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
(2)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4)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2.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图1),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a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A”、“B”或“C”)来制取,在加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实验时还需补充一种用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填“b”或“c”)端进入。写出将该气体通入D装置时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
(4)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底部刺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 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装置。图2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
23.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后,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5)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出所有可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5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