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Na2SO4是制作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图1所示。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若添加的NaOH和Na2CO3过量,可加入适量____(填名称)除去。
(2)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图2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以下,因为Na2SO4的溶解度__。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若添加的NaOH和Na2CO3过量,可加入适量____(填名称)除去。
(2)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图2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以下,因为Na2SO4的溶解度__。
2.计算题- (共1题)
2.
青少年过多摄人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请计算.
(1)该反式脂肪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
(2)141g该反式脂肪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
(1)该反式脂肪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
(2)141g该反式脂肪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沦)(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I.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沦)(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 _______________ |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4.单选题- (共10题)
4.
日常生活中常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
D.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 |
5.
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
A.铁和盐酸混合制取氢气:2Fe+6HCl=2FeCl2+3H2↑ |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 |
C.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
D.赤铁矿(Fe2O3)高温下通CO炼铁:Fe2O3+3CO![]() |
7.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变小了 |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改变 |
C.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出氧气﹣﹣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
D.![]() ![]() |
11.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3.
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设计 |
A | 分离CO2、H2混合物 |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H2,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
B | 除去NaOH溶液中的杂质Ba(OH)2 |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
C | 除去KCl固体中的杂质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14.
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答案不唯一的小题,务必写全):
(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硫酸铵中的原子团______;(3)氯化钙溶液中的微粒______;(4)由相同的两种原子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
(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硫酸铵中的原子团______;(3)氯化钙溶液中的微粒______;(4)由相同的两种原子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
15.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事实蕴含的道理:
(1)在家庭使用的净水器里加入活性炭______;
(2)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______;
(3)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______;
(4)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______。
(1)在家庭使用的净水器里加入活性炭______;
(2)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______;
(3)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______;
(4)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______。
16.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米饭 B 牛肉 C 西红柿 D 植物油
(2)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的衣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可以______。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米饭 B 牛肉 C 西红柿 D 植物油
(2)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的衣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可以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17.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___(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_。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1)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 装置丙 | 装置丁 |
反应前 | 48.8克 | 161.2克 |
反应后 | 46.4克 | 163.9克 |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___(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_。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还原性,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药品和实验需要,组装了如下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组同学如用稀盐酸和锌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见图1,填序号),该发生装置与其它能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
②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并探究其还原性,所选除杂质装置的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出口→______(按顺序填导管口字母)→F装置,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如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氢气,应将纯净干燥的氢气从______(填“g”或h”)端进入。

①小组同学如用稀盐酸和锌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见图1,填序号),该发生装置与其它能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
②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并探究其还原性,所选除杂质装置的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出口→______(按顺序填导管口字母)→F装置,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如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氢气,应将纯净干燥的氢气从______(填“g”或h”)端进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