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升学考试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91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2

1.简答题(共2题)

1.
如图是我国新一代潜水艇,它行进在海水中(海水中有大量的CaCl2和MgCl2),艇内获取氧气有下列方式:电解水装置、氧气再生药板、氧烛、空气罐。试回答:

(1)氧烛不产生明火,其中含有氯酸钠和催化剂三氧化二钴(钴元素符号Co),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氯酸钠在撞击和催化剂三氧化二钴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你认为海水是_______(
A.硬水B.软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艇中携带的空气罐是压缩空气,不能用液态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
2.
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在课本中,你学过以下四个实验:
A.探究铁生锈
B.O2性质实验
C.探究燃烧条件
D.配制质量分数5%的NaCl溶液




 
其中控制变量的一组是______(填字母),在D的实验中,配置出的质量分数大于5%,在称量NaCl 或使用量筒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Mn元素有多种化合价,最高的+7价Mn元素与O元素形成的原子团是-1价的高锰酸根离子,符号为MnO4,所以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Cl元素也有多种化合价,最高价+7价Cl元素与O元素形成的原子团为-1价的高氯酸根,则高氯酸根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高氯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3.
内蒙古盐湖冬天洗出的碱(碳酸钠)中含有氯化钠,为了测定析出的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同一瓶稀盐酸分两次倒入杯中,做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解碱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g碱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g;
(4)实验时,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4.
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A是黑色氧化物粉末,B是光亮的紫红色物质,C、D都是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它们有如下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D反应时的现象为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1941年,侯德榜(如图)向氨水(NH3·H2O)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NaCl使其溶解,结果发现在常温下析出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析出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进行猜想]①NH4Cl;②(NH4)2CO3;③NH4HCO3;④Na2CO3;⑤NaHCO3
[收集证据]佐证一:设计实验,检验析出的白色固体是上述猜想中的哪一种物质?首先向白色固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没有察觉到(1)___________现象,说明不是铵盐。
当检验是哪种钠盐时,做对比实验。取过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析出的白色粉末三种物质,分别装在相同的三个气球中,再将瘪气球系紧在装有等量的盐酸的试管口上,并做如下实验(如图)

B和C产生的气体体积相等,该气体是(2)_______,则侯德榜实验中,析出的白色粉末的是(3)_________。
佐证二:查找上述五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资料是:
①NH4Cl
②(NH4)2CO3
③NH4HCO3
④Na2CO3
⑤NaHCO3
37.2g
100g
21.7g
21.5g
9.6g
 
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析出的白色固体与上述实验判断的物质相同。
[反思交流] 1.通过溶解度判断析出的物质也是(3)的结论,理由是(4)______________;
2.在化肥中没有碳酸铵,原因之一是碳酸铵在空气中,吸收某些成分会变成碳酸氢铵。反应方程式为(5)_____。
3.侯德榜实验析出一种白色固体,过滤出固体,得到滤液。要检验滤液中含有Cl和CO32,你检验的方法是 (6)________。

5.单选题(共15题)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的使用,实现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过程
B.焊锡、18K黄金、不锈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合金
C.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是氢、氧元素的化合物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
D.钙、铁、锌、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7.
下列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B.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C.做NaOH溶液导电实验D.石油蒸发出汽油
8.
在金星的大气中含有C2O3气体(分子结构如图),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气体是由2个碳元素和3个氧元素组成的
B.该气体是由多原子构成的
C.一个三氧化二碳分子含有35个质子
D.该气体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9.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带电的粒子
B
冬天戴眼镜从户外进屋后,眼镜片上会有水雾
水分子遇冷速率减慢,间隔变小
C
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A.AB.BC.CD.D
10.
钢的含碳量不低于0.03%,其中碳元素以Fe3C形式存在,则钢中Fe3C质量分数不低于(  )
A.0.45%B.0.42%C.4.5%D.4.2%
11.
对下列物质的应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氮气制化肥B.食品充二氧化碳防腐
C.氧炔焰焊接金属.D.用铝做高压线
12.
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基本类型,其中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Mg(OH)2+H2SO4==MgSO4+2H2O   复分解反应
C.焦炭能还原赤铁矿炼铁: 4C+Fe3O43Fe+4CO2↑ 置换反应
D.钟乳石的形成: Ca(HCO3)2 === CaCO3+CO2+H2O   分解反应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中括号内是少量杂质
试  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不用试剂
点燃
B
硬水(钙、镁离子)
加足量肥皂水
搅拌、过滤
C
Zn粉中(CuCl2)
加足量的水
过滤、洗涤晾干
D
粗盐(MgCl2)
水、适量NaOH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
 
A.AB.BC.CD.D
14.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一段镁条,测定溶液反应的不同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图象,请分析其中图象绘制明显错误的是(  )
A. B.
C. D.
15.
历时一年多,在建造哈尔滨火车站时,使用的复合材料是( )
A.广场上大理石道板B.过道中金属护栏
C.座椅中的塑料D.钢筋混凝土墙体
16.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B.20℃,将10ga溶解在100g水中得110g饱和溶液
C.将50℃时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初步提纯a
D.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17.
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B.利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可防止海产品变质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秸秆焚烧会增加霾天气,建议春耕深埋
18.
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鉴别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洗涤剂
加入石灰石,观察。
加水看是否放热
B
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AgNO3溶液,观察
加Ba(NO3)2溶液
C
苛性钠和熟石灰
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加水后触摸烧杯
D
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观察外观
点燃闻味
 
A.AB.BC.CD.D
19.
在开发资源或能源时,不提倡大量开发的是(    )
A.火力发电B.合理开发稀土资源
C.风能发电D.太阳能发电
20.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给液体加热B.过滤
C.滴加试剂D.倾倒液体

6.填空题(共2题)

21.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从宏观角度看,A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画出B框内分子模型______。
(3)上述反应中,形成的分子是由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决定,则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____周期。
22.
如图是越冬小麦田,试回答:

(1)小麦中含有淀粉,它属于______类营养素,淀粉在人体内消化最终得葡萄糖,葡萄糖化学式为_____;
(2)为防止小麦根系冻伤,施加化肥的种类是_____肥,为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要施加化肥的种类是_____。
(3)对小麦地经常施加某些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应用物质_____改良土壤酸性。

7.实验题(共1题)

23.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请回答: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装置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以按照“②→⑥→再用⑥→________”(填序号)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第一个⑥装置盛放试剂是__________,第二个⑥装置盛放的试剂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时,方法之一:向长颈漏斗内加水,使底端形成液封,用铁夹夹紧胶管,双手紧贴容器外壁,一会儿瓶内的气体________增大,看到长颈漏斗颈中有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气密性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