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C→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B与D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写出少量A的粉末与过量的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1)写出F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C→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B与D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写出少量A的粉末与过量的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189.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后称得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00.2g。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3.
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与生活:
(1)用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_____;
(2)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取2.0g亚硫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10ml,振荡,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红。据此现象你能得出亚硫酸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依次是_____、_____。
(3)用稀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用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_____;
(2)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取2.0g亚硫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10ml,振荡,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红。据此现象你能得出亚硫酸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依次是_____、_____。
(3)用稀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1)、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溶液和酒精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2)、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1)、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乙组实验中能否用澄清石灰水代替氯化钙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查阅资料)(1)、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溶液和酒精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2)、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 |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_____ |
实验结论 |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 清液中有碳酸钠 |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1)、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乙组实验中能否用澄清石灰水代替氯化钙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5.单选题- (共12题)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2+、H+、SO42-、CI- | B.Ba2+、Na+、Cl-、NO3- |
C.K+、Ca2+、OH-、CO32- | D.Na+、H+、HCO3-、NO3-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
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
7.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
8.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所取NaCl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剩余NaCl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9.
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0.
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
1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14.
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15.
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苹果汁 | 西瓜汁 | 牛奶 | 鸡蛋清 | 炉具清洁剂 |
pH | 2.9 | 5.8 | 6.4 | 7.6 | 12.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 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
16.
分离、提纯除杂、检验、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 溶解、过滤、蒸发 |
B |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含有氯化钠 |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
C |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D |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 加水,观察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3题)
17.
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H2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
(3)小苏打_____。
(4)标出亚硝酸钠(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2H2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
(3)小苏打_____。
(4)标出亚硝酸钠(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将3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
(2)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丙相似;
C 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 t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甲=乙>丙。

(1)t2℃时,将3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
(2)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丙相似;
C 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 t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甲=乙>丙。
19.
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生活中可以用稀硫酸除铁锈,该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3)电解水时加少量NaOH以增强导电性。但电解过程中NaOH不发生反应。则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 (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3)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量施用化肥,下列关于化肥及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 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1)生活中可以用稀硫酸除铁锈,该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3)电解水时加少量NaOH以增强导电性。但电解过程中NaOH不发生反应。则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 (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3)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量施用化肥,下列关于化肥及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 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