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C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之正确;_________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___;
(3)由B→C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
(4)此类变化是置换反应,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一种反应物是由___,另一种反应物是由___;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情况亦是如此。

(1)在图A、C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之正确;_________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___;
(3)由B→C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
(4)此类变化是置换反应,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一种反应物是由___,另一种反应物是由___;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情况亦是如此。
2.
第17届国际制博会在哈尔滨开幕,展品品类多样。

(1)展品机械手引入驻足,制造机械手使用的锰钢属于___材料;主要是利用其___等性能;
A 韧性好 B 硬度大 C 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黄铁矿是铁矿石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二硫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另一种是大气污染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是___。
(2)展出的一款特殊的保暖衣充电后,最高可以自动升温到45℃,特别适合东北高寒地区冬季户外工作人群。此款充电保暖衣在穿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

(1)展品机械手引入驻足,制造机械手使用的锰钢属于___材料;主要是利用其___等性能;
A 韧性好 B 硬度大 C 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黄铁矿是铁矿石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二硫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另一种是大气污染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是___。
(2)展出的一款特殊的保暖衣充电后,最高可以自动升温到45℃,特别适合东北高寒地区冬季户外工作人群。此款充电保暖衣在穿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
3.
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物质的性质),除杂、提纯以制备物质的实验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___(填两项)归为一类,依据是___。

(2)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F2、Cl2、Br2、I2都能与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氟酸、氢氯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根据四种原子的结构推测四种单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

F2到I2四种物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比较表格中的信息,四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存在递变性的原因是___。可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1)化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物质的性质),除杂、提纯以制备物质的实验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___(填两项)归为一类,依据是___。

(2)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F2、Cl2、Br2、I2都能与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氟酸、氢氯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根据四种原子的结构推测四种单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

F2到I2四种物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比较表格中的信息,四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存在递变性的原因是___。可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4.
哈尔滨啤酒博物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啤酒体验馆,是继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后,冰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生产啤酒的原料小麦、大米富含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经___,与水反应,最终生成的物质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反应同时放出能量,供___的需要.为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可适度施用的化肥的化学式是___,此化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的后果是___.

生产啤酒的原料小麦、大米富含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经___,与水反应,最终生成的物质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反应同时放出能量,供___的需要.为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可适度施用的化肥的化学式是___,此化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的后果是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提出问题)铝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Ⅰ)石建和秦思分别用一片未打磨的铝片和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实验A、
(反思与评价)据现象石建认为铝与稀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请评价石建的实验和结论___.经过思考,石建向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盐酸,一会儿后观察到和B中相同的现象,据此石建推测出铝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Ⅱ)裘臻进行了如图C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过滤后称量滤出的固体,发现固体质量增加,借助秦思的实验结论,裘臻向滤出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渣中不含___,而是___,据此可知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于是又得出一条铝具有的化学性质.
(发现新问题)同学们又对a、b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
(实验探究Ⅲ)根据对溶质成分的猜想,结合实验探究Ⅰ的探究成果,石建取少量a、b样品通过混合的方法鉴别a、b中溶质的成分.
(分析与结论)裘臻对石建的实验提出质疑,他认为通过实验D,能推测b中溶质的成分,却无法确定a中溶质的成分.他的理由是根据现象和实验事实,能推测出b中溶质含有的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无法确定a中溶质的成分是因为___.
(实验与结论)经过思考,为确定a中溶质,小组同学取少量a样品,加入___(填化合物)观察到明显现象,最终确定了a中溶质的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要排除___,对探究其他性质可能产生干扰.

(提出问题)铝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Ⅰ)石建和秦思分别用一片未打磨的铝片和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实验A、
A.实验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得出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结论. |
(实验探究Ⅱ)裘臻进行了如图C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过滤后称量滤出的固体,发现固体质量增加,借助秦思的实验结论,裘臻向滤出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渣中不含___,而是___,据此可知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于是又得出一条铝具有的化学性质.
(发现新问题)同学们又对a、b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
(实验探究Ⅲ)根据对溶质成分的猜想,结合实验探究Ⅰ的探究成果,石建取少量a、b样品通过混合的方法鉴别a、b中溶质的成分.
(分析与结论)裘臻对石建的实验提出质疑,他认为通过实验D,能推测b中溶质的成分,却无法确定a中溶质的成分.他的理由是根据现象和实验事实,能推测出b中溶质含有的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无法确定a中溶质的成分是因为___.
(实验与结论)经过思考,为确定a中溶质,小组同学取少量a样品,加入___(填化合物)观察到明显现象,最终确定了a中溶质的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要排除___,对探究其他性质可能产生干扰.
3.计算题- (共1题)
6.
为测定某生石灰和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求解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
(3)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需加水的体积为___;
(4)若通过改变溶剂的方式得到E中一定质量的25%的某溶液,则D→E的操作及改变溶剂的质量为___;
(5)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为___;
(6)制取(成分及含量相同的)该样品64g,需要含杂质的石灰石的质量为___.

(1)实验中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求解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
(3)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需加水的体积为___;
(4)若通过改变溶剂的方式得到E中一定质量的25%的某溶液,则D→E的操作及改变溶剂的质量为___;
(5)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为___;
(6)制取(成分及含量相同的)该样品64g,需要含杂质的石灰石的质量为___.
4.推断题- (共1题)
7.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B、C、D、E、F分别是两种常见的酸、单质,可溶性钡盐溶液,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B、C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_____;
(2)F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
(3)写出B→A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利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和“→”在图中再分别补充出一条反应和转化关系。_____

(1)在图中标出B、C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_____;
(2)F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
(3)写出B→A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利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和“→”在图中再分别补充出一条反应和转化关系。_____
5.单选题- (共15题)
9.
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食醋有酸味 | 醋酸分子有酸味 |
B | 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 | 溶液中存在不断运动的氯化氢分子 |
C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
D |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 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
A.A | B.B | C.C | D.D |
10.
“冰城制造”助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中航工业哈飞作为我国首架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机体结构的制造商主要承担了4个大部件工作包的制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国产大飞机制造,有效提升了龙江航空产业制造能力 |
B.制造客机使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有机破璃、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
C.制造客机使用的硬铝的主要成分是铝、铜、镁、硅 |
D.客机使用的燃料航空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
11.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净水器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使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
C.为防止菜刀生锈在表面镀铜 |
D.为防止玉米、薯干发生霉变,应将其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
12.
如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饱和溶液由90℃降温到30℃,溶液仍饱和 |
B.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
C.3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 |
D.60℃时,可配制出40g质量分数为37.5%的乙的不饱和溶液 |
13.
氧化铜与氢氧化铜的混合物25.8g,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25.8g溶液,将溶液结晶得到40.5g的固体。稀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0.2% | B.10.3% | C.10.5% | D.10.6% |
14.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2Fe2O3+3C![]() |
B.实猃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 |
C.用氢氧化钠洗涤石油产品中的硫酸2NaOH+H2SO4=Na2SO4+H2O中和反应 |
D.鉴别黄铜与18K黄金Cu+O2![]() |
15.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需区分的物质 | 碳铵与过磷酸钙 | 空气和呼出气体 | 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 棉线和羊毛线 |
方案一 | 观察状态 | 伸入燃着的木条 | 加水、酚酞溶液 | 用手拉,比较弹性 |
方案二 | 闻气味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尝味道 | 灼烧,比较产物状态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最终又变为无色![]() |
B.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放热![]() |
C.最终正、负两极的玻璃管中所得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
D.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18.
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 |
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 |
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 |
19.
人体健康与化学关系密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不能被人体消化,蔬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 |
B.青少年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可适当食用海产品、奶类、小米等食物 |
C.为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可涂抹牙膏、肥皂水等 |
D.维生素有20多种,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
20.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21.3%,二氧化硫、臭氧和PM2.5对空气造成污染 |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97% |
C.用沼气、潮汐能等新能源代替煤可减少酸雨 |
D.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是钛和钛合金 |
2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顶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高锰酸钾 | 碘 | 水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足量氧化铜 | 通过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并加热 |
C | 水 | 植物油 | 热的纯碱溶液 | 振荡 |
D | 氯化铁溶液 | 稀盐酸 | 足量的铁粉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