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前后两种单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2.
写出用烧碱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价;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则此反应______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
向一定量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d段溶液质量为什么增大______?
(3)e点得到的固体中有什么物质______?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d段溶液质量为什么增大______?
(3)e点得到的固体中有什么物质______?
4.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能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t1℃时,若将65g乙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5%,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 g;t2℃时,配制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_____(填“>”、“<”或“=”)乙。

2.计算题- (共1题)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①锌粒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CuO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③微型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①加入过量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
②加入适量盐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
③过滤后,得到的沉淀共有哪些___________?
④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几个___________?
(3)100g稀盐酸和5g碳酸钙粉末恰好完全反应,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①锌粒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CuO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③微型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①加入过量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
②加入适量盐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
③过滤后,得到的沉淀共有哪些___________?
④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几个___________?
(3)100g稀盐酸和5g碳酸钙粉末恰好完全反应,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7.
小强想探究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用如图进行实验。

(1)小强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样品确已变质。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强想检验这瓶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请你在小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

(1)小强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样品确已变质。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强想检验这瓶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请你在小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8.
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已知A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是一种可除油污的强碱。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C一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C一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单选题- (共14题)
10.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
B.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 |
C.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 |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 |
11.
镓元素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如图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金属元素 | B.图中x的值为5 |
C.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 D.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
13.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 B.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 |
C.该反应可用于潜水艇 | D.Na2O2应密封保存 |
17.
如图所示为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箭头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能完成转化的是( )


A.C、CO、CO2 |
B.NaOH、NaCl、NaNO3 |
C.H2SO4、H2、H2O |
D.Ca(OH)2、CaCl2、CaCO3 |
18.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
B.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分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
D.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
20.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B.将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
D.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
6.填空题- (共2题)
23.
点燃条件下,4.8 g CH4与16.0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 g H2O、4.4CO2 g和x g CO 。
则x = ____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x = ____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