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诊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75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9

1.综合题(共1题)

1.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
(2)①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用语)
②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③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3)在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滤液中溶质只有Fe(NO32 B.滤液中﹣定含有Fe(NO32和Mg(NO32
C.滤渣中只有银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
(4)科学家发现一种新金属。根据下表信息推测该金属不适合的用途是_____。
熔点
密度
强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抗腐蚀性
2500℃
3g/cm3
与钢相似
良好
良好
优异
 
A.焊接金属 B.用于通讯设备    C.制造外科手术刀 D.制造航天飞机
(5)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图3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g,乙中U形管(含药品)质量增加bg。

①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用含 a、b的式子表示)。
②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填序号)。
A.CuO粉末不干燥   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 C.没有丙装置

2.计算题(共1题)

2.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编号
1
2
3
4
加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25
4.05
m
3
 
试求:(1)表中m值为______;
(2)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______;
(3)所制得氧气的质量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推断题(共1题)

3.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丙为单质,其余三种物质均为化合物,甲、乙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无色气体,则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丁→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流程题(共1题)

4.
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数量庞大。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单选题(共18题)

5.
21世纪是钛的世纪。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流程所使用的钛白粉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B.反应Ⅱ可获得海绵钛,化学方程式为TiCl4+MgTi+MgCl2
C.该工艺流程中,氯气和镁可以循环使用
D.分解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6.
在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金属杂质中的2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0g H2,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
A.Cu和MgB.Zn和AlC.Mg和AlD.Al和Cu
7.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6H2O+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乙硫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乙硫醇中硫、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
D.X的化学式为SO2
8.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燃烧 铁生锈D.水的电解 干冰升华
10.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  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和,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金秋十月,菊花飘香
分子不断运动
C
汞变成汞蒸气
原子体积变大
D
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体积很小
 
A.AB.BC.CD.D
11.
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
B.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g
C. 锌是金属元素
D. 锌离子核内质子数为30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25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
A.20 mL处B.15 mL处C.10 mL处D.5 mL处
1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14.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 CO2中的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B
实验室制取CO2
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C
除去 CO2中的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鉴别O2与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15.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一金刚石的硬度大
B.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剂﹣一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一氧化碳做气体燃料﹣﹣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6.
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B.100gC.150gD.200g
17.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18.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人类最早大量使用的金属是铁
C.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的合金
19.
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A+B(NO32→A(NO32+B ②C+B(NO32→C(NO32+B;
③A+H2SO4(稀)→ASO4+H2↑;    ④C与H2SO4(稀)不反应;
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
A.B.C.D.
20.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
21.
某同学模拟自来水厂将黄泥水净化,并最终制得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
B.加活性炭是利用了它具有吸附性的化学性质
C.证明液体B是硬水可采用加肥皂水的方法
D.操作a是利用了水与其他物质的沸点不同
22.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患佝偻病。这里的“钙”是指(  )
A.单质B.元素C.分子D.离子

6.选择题(共1题)

23.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质点在固定的正的点电荷作用下绕该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0,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则(   )

7.多选题(共1题)

24.
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的现象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先撤离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
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

8.填空题(共1题)

2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的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是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2)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______;原子序数为11与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它由______构成(填化学用语);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原子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______。
(4)由1、7、8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标号)。A He和Ne   B B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______。
A H2     B O     C C60     D Cu

9.实验题(共1题)

26.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2与Na2O2反应制氧气,选择装置的组合顺序是B→______E→F (填装置编号),你选择该装置的目的是:______。
(2)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氧气,还需将上述所得氧气先通装置C、E,最后用装置G来收集,其中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检验G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某同学还想到实验室用装置A也能制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2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______。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D 注射器内有液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