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72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0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对生锈废铁锅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生锈的铁锅中除Fe、Fe2O3外,还含有碳、硅等元素(除Fe、Fe2O3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5g废铁锅片放入特制容器中,缓慢加入39.2%的稀硫酸,直到反应完全(假设硫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克。
(2)计算废铁锅片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Fe-56 H-1 S-32 O-16)

2.推断题(共1题)

2.
已知A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E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乙的固体粉末俗称为熟石灰,丁和F为同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乙的化学式__________,若B是氧化物其名称是_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3)写出甲与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因为它们的化学式中Na右下角没有“2”这个数字。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4.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电解水
B.氢氧化钠潮解
C.海水晒盐
D.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白雾
5.
对化学反应: 2CuO + C 2Cu + C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
C.CuO体现氧化性D.C体现还原性
6.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4.5
5
0.1
0.4
反应后的质量(g)
0
5
15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反应物   B. 丁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x=10
7.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列有关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酸中含氢元素D.碱中含氢、氧元素
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盐酸B.碘酒C.澄清的石灰水D.苛性钠
9.
2014年4月兰州发生了自来水苯超标事故,引起人们对水安全的关注.已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的C、H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苯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和6个氢元素组成
C.苯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
D.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气能支持燃烧,则氧气一定具有可燃性
D.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11.
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同”和“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
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囗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NaHCO3和Ca(OH)2含有相同的H、O元素,它们都属于化合物碱类
12.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常见的吸热反应B.“铜绿”是指铜在常温下呈绿色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D.“温室效应”即很温暖的空间环境
13.
学习化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化学素养.对下列生活事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时,倒入大量蔬菜灭火----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B.吃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酸碱中和
C.铝制品一般不需刷油漆----铝不与氧气反应
D.碳酸钙作补钙剂-----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14.
洗涤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洗涤方法错误的是
A.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B.用氢氧化钠浓溶液洗涤手上的油污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滚
D.用餐具洗洁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15.
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安全常识
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水清洗
B、元素和人体健康
人体缺锌—易引起贫血
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
C、生活常识
洗涤剂洗去油污—乳化作用
煤炉取暖时—为了保温关闭门窗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A.AB.BC.CD.D
16.
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t2℃时,M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
C.N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低至t1℃时,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D.阴影部分各点(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饱和溶液,N的不饱和溶液
17.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水蒸气
通入浓硫酸中
B
NaCl溶液
硫酸钠溶液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D
NaNO3
NaCl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A.AB.BC.CD.D
18.
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与硫酸铜等可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B.氢氧化钙的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
C.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易溶于水
19.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0.
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

5.选择题(共1题)

21.

填写分数

☆☆☆☆☆☆☆☆☆

△△△△△△

△的个数是☆的{#blank#}1{#/blank#};

☆的个数是△的{#blank#}2{#/blank#}.

6.填空题(共3题)

22.
根据要求填空:
(1)物质KNO3、KHCO3、KOH在PH=2的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写出人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的任意两种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营养”:食品营养与化学天系密切.“补铁酱油”、“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铁、碘、钙是指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3.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的化学式_________
(2)烧碱的化学式__________
(3)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4)铝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24.
我校初三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邻水水质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
(1)通过实验得出此水质为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要除去水异味则通常需要通过活性炭的___________.
(2)酸雨是指雨水的pH______5.6(填“>”、“="、“<”)
(3)下列对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
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7.实验题(共1题)

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还可以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用装置_______(填序号);王思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他把浓盐酸和大理石装入装置A后,把制取的气体依次通入F、G两支试管,发现F中变红,G中始终无浑浊且有气泡.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G中始终无浑浊且有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填化学反应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