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人类生活中经常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加以利用,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石油气和燃气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燃气灶上的火焰呈现黄色,则应___;(填“增大进风口”或“增大进气口”),关闭气罐的阀门火焰会熄灭是因为___(用灭火原理解释)。
(2)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乙炔(C2H2),写出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1)若燃气灶上的火焰呈现黄色,则应___;(填“增大进风口”或“增大进气口”),关闭气罐的阀门火焰会熄灭是因为___(用灭火原理解释)。
(2)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乙炔(C2H2),写出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3.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和天然气等。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北方有些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以及减少PM2.5的措施错误的是___。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μm的颗粒物 B 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 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重要调整是___;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图2是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已知反应室内有Ca(OH)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 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 该过程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和天然气等。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北方有些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以及减少PM2.5的措施错误的是___。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μm的颗粒物 B 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 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重要调整是___;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图2是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已知反应室内有Ca(OH)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 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 该过程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2.推断题- (共1题)
4.
如图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是由H、C、O、Na、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D为气体,B为黑色固体且为化合物,E、F、G的溶液均为碱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F___。
(2)写出E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___。
(3)若C→D之间的转化属于置换反应,请写出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F___。
(2)写出E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___。
(3)若C→D之间的转化属于置换反应,请写出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3.流程题- (共1题)
5.
为保护绿水青山,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主要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_____。
(2)反应釜1的气体X是_____。
(3)反应釜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碳酸钡也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直接转化为硫酸钡,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而实际生产中不采用这个简单方法的原因是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_____。
(2)反应釜1的气体X是_____。
(3)反应釜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碳酸钡也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直接转化为硫酸钡,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而实际生产中不采用这个简单方法的原因是_____。
4.计算题- (共2题)
6.
某同学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把这过程绘制了如图图象。

(1)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克;
(2)图象中的a点的数值是___;
(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写化学式)
(4)通过计算说明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_____

(1)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克;
(2)图象中的a点的数值是___;
(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写化学式)
(4)通过计算说明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_____
7.
露天烧烤不仅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烧焦的肉类中还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质3,4﹣苯并芘,其化学式为C20H12。
(1)3,4﹣苯并芘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___;3,4﹣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___;
(2)3,4﹣苯并芘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精确到0.1%)
(3)126g3,4﹣苯并芘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
(1)3,4﹣苯并芘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___;3,4﹣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___;
(2)3,4﹣苯并芘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精确到0.1%)
(3)126g3,4﹣苯并芘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之后,打算按照实验探究的步骤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经过讨论,同学们挑选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哪一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作出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的碳酸。
(实验方案)
(拓展与思考)(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盐酸、硫酸等物质也能使石蕊变红,他们与碳酸具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___(从结构上进行解释)。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哪一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作出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的碳酸。
(实验方案)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滴加几滴石蕊 | ___ | 猜想①不成立 |
2 | ___ | ___ | 猜想②不成立 |
3 | 取少量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滴加几滴石蕊 | ___ | 猜想③成立 |
(拓展与思考)(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盐酸、硫酸等物质也能使石蕊变红,他们与碳酸具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___(从结构上进行解释)。
6.单选题- (共12题)
10.
小林对下列符号中数字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S2﹣:一个硫离子带2 个单位负电荷 |
B.Mn2+: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
C.NH3:该物质中N、H 元素的个数比为1:3 |
D.O2:2个氧原子 |
12.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丝在此实验中起到导热的作用 |
B.白磷燃烧现象为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
C.实验后左边玻璃管的一部分水会被压到右边玻璃管去 |
D.此实验可以测定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
13.
碳单质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
B.金刚石作为装饰品是利用了它的光学性质 |
C.石墨用于做电极是利用了它的导电性 |
D.用墨水作画是利用了它的还原性 |
14.
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B | KOH溶液 | K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NaCl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
D | H2 | H2O | 通过浓H2SO4 |
A. A B. B C. C D. D
1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把水煮沸可以达到杀菌和降低水的硬度的目的 |
C.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煮沸即可得到淡水 |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
17.
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 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 t℃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
![]() | ![]() | ![]() | ![]() |
A.A | B.B | C.C | D.D |
18.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
19.
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NH4NO3溶液属于酸溶液 |
B.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
C.NH4NO3可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D.久施NH4NO3的土壤会酸化、板结 |
7.选择题- (共3题)
21.
It was in his {#blank#}1{#/blank#} (forty)that Liu Cixin completed his famous novel Three bodies.
22.
It was in his {#blank#}1{#/blank#} (forty)that Liu Cixin completed his famous novel Three bodies.
23.
It was in his {#blank#}1{#/blank#} (forty)that Liu Cixin completed his famous novel Three bodies.
8.填空题- (共1题)
24.
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x的值为___。
(2)镍属于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镍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

(1)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x的值为___。
(2)镍属于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镍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
9.实验题- (共2题)
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序号),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实验中铁丝若燃烧不起来,原因可能有___(写出一点即可),为防止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底炸裂,收集该实验所用的氧气最好用___法。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可选择装置___来制备。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H~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
②装置H的作用是___;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填“K”、“L”或“M”)

(1)仪器a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序号),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实验中铁丝若燃烧不起来,原因可能有___(写出一点即可),为防止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底炸裂,收集该实验所用的氧气最好用___法。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可选择装置___来制备。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H~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
②装置H的作用是___;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填“K”、“L”或“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