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66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3

1.流程题(共1题)

1.
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为节能减排,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部分流程。

①步骤 I 中操作名称是_____。
②固体 A 的成分是_____;步骤 II 中滤液 C 内所含溶质有_____。
③写出步骤 III 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废液 M 可能含有 NaCl、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信息)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2SO4
常温下溶液的 pH
7
13
11
7
 
(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
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变红色
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OH。
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
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废液 M 中一定含有______。判断依据
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_____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
 
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 M 中一定有_____。
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
液,滴加过量的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

3.单选题(共15题)

3.
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氧B.啤酒C.牛奶D.河水
4.
碳酸钾(K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A.0B.-2C.+2D.+4
5.
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B.COC.CO2D.H2CO3
6.
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A.H2OB.MgC.5H2D.He
7.
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原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干冰中二氧化碳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8.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9.
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具有导电性B.都是黑色固体
C.金刚石的硬度小于石墨D.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0.
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B.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明矾用于净化水
11.
对反应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会有气泡产生
12.
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食盐C.泥沙D.碳酸钙
13.
属于氮肥的是
A.(NH4)2SO4B.NaClC.K2SO4D.Ca(H2PO4)2
14.
物质的俗名、学名与化学式均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水银   银 AgB.烧碱   碳酸钠   Na2CO3
C.生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D.胆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15.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 CO 和 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除去 NaCl 中少量 HCl
加硝酸银溶液后过滤
C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D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B.BC.CD.D
16.
只用一种试剂依次就能够鉴别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无色溶液,该试剂是
A.稀盐酸B.氢氧化铜C.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4.填空题(共2题)

18.
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氢气用作优质燃料,利用了氢气的_____性;
②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③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④烧菜时,NaCl 溅到炉火上,火焰呈_____色。
⑤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 H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⑥蜂蜜中的果糖(化学式为 C6H12O6)含有_____种元素,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_____。90g 果糖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其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是 n×6.02×1023,则 n 的数字是_____。
19.
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 水)
KNO3
13.3
31.6
63.9
86.0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0
37.3
38.4
39.8
 
①20℃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KNO3_____NaCl(填“>”或“=”或“<”)。
②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
③配制 2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称取氯化钠固体_____g。
④60℃时,50g 水中溶解 43g 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欲使该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可以恒温蒸发水的质量_____g(精确到 0.1);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也可以降温到_____℃恰好饱和。

5.实验题(共2题)

20.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

①仪器的名称:a_____;仪器的用途:b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充分反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编号)。
I. 过滤   II. 洗涤 III. 溶解   IV. 烘干
③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欲制取 0.1mol 二氧化碳气体(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通过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充分反应后经测定③中溶液的 pH 为 3(注: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为了处理该溶液使其只得到 CaCl2溶液,反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_____(填写下列编号),充分反应后过滤。
I. Ca(NO3)2    II. CaCO3    III. CaO   IV. Ca(OH)2
21.
通过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装置 B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装置 C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I.给装置 A 中通入 0.1mol 二氧化碳,装置 C 中可生成 0.2mol 铜
II.装置 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与装置 D 中增加的质量相等
III.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C 处酒精灯
IV.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