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56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5

1.综合题(共1题)

1.
利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名称:I为__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某同学利用如图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④如图 F,判断 F中反应是否在发生____(填“是”或“否”),实验结束后关闭活塞 K后的现象为___;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若将实验室用 F 装置制得的 0.1mol 氢气全部燃烧掉,大约可以释放出28.58kJ的热能,求燃烧掉0.1mol氢气需要氧气多少克?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流程题(共1题)

2.
某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刚和小敏同学为确定其成分分别进行实验。
(小刚实验)

①操作 I为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
②气体A为_____,生成白色沉淀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小刚实验结束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的结论为_____;
(小敏实验)请你和小敏同学一起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固体样品于足量水中,__。
____________
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②取步骤①的溶液,滴加足量稀硝
酸和少量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氯化钠
 

3.单选题(共20题)

3.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材燃烧B.水分蒸发C.食物变质D.光合作用
4.
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B.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克
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D.水的摩尔质量就是水的式量
5.
钙的元素符号
A.CaB.ClC.CuD.C
6.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A.AlB.HgC.SiD.Mn
7.
物质中含有两种原子团的是
A.NaOHB.K2SO4C.MgCl2D.NH4NO3
8.
普通玻璃中加入着色剂三氧化二钴(Co2O3)呈现紫红色,其中 Co 的化合价为
A.+1B.+2C.+3D.+6
9.
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钠B.碳酸C.淀粉D.二氧化碳
10.
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B.硫酸C.消毒酒精D.自来水
11.
若用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下图示意的化学反应是
A.2H2O22H2O+O2
B.2HgO2Hg+O2
C.2CO+O2 2CO2
D.CH4+2O2 CO2+2H2O
12.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氢气与液氢B.水银与银C.干冰与冰D.氧气与臭氧
1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4.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红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带:生成白色固体D.硫粉:火焰呈淡蓝色
15.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H2、H2O、CO、CO2,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观察到 A、D 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B、E 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C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①该实验方案缺少尾气处理装置;②装置 B 和 E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③装置 C 减少的质量等于装置 D 增加的质量;④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 H2O、H2、CO2、CO;
⑤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2O、CO2、CO。
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③⑤
16.
根据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所得信息错误的是
A.反应类型:置换反应B.铁元素存在形态:游离态到化合态
C.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D.现象:析出红色固体
17.
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粉笔灰C.冰块D.食盐
18.
草木灰是一种钾肥,它的主要成分为
A.KNO3B.K2CO3C.KClD.K2SO4
19.
物质灼烧火焰呈黄色的是
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氯化镁
20.
物质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熟石灰    CaOB.苛性钠    NaOHC.胆矾    CuSO4D.石碱    Na2CO3
21.
对盐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B.盐中一定含有原子团
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盐中一定含有酸根
22.
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银溶液B.锌粒C.紫色石蕊试液D.碳酸钙

4.填空题(共3题)

23.
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①空气: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物质是_______,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②水: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可以加入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检验 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③医药: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十分畅销,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其化学式为 C8H10N4O2。完成填空:咖啡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咖啡因分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1mol咖啡因中约含有________个氢原子。
24.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 Mg、Fe、Cu、Ag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下实验。(注:所用金属大小形状相同、酸的体积浓度相同)

①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依据甲乙试管中产生此现象的速率甲大于乙,可知活动性 Mg___Fe(填“>”、“=”或“<”);
②根据丙中现象_____________,可知活动性 Cu>Ag;
③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试管中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Mg>Fe>Cu>Ag,则补充实验中的试剂A、B 分别为____________

④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乙中剩余的铁加入丙溶液中回收丙溶液溶质的金属,至t时间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根据上图所示溶液中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最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
25.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固体甲和固体乙,加入等质量的水配成 t3℃的两支溶液,然后按图1进行降温操作,图2为甲乙固体溶解度曲线。请分析图1和图2提供的信息填空。

①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__乙的溶解度(用“>”“<”“=”填空);
②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③I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④将 t3℃时70克甲的饱和溶液降到t1℃,析出晶体质量为_________g;
⑤对图1中不同温度的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t3℃时,I和II均为不饱和溶液
B t2℃时,I为不饱和溶液,II为饱和溶液
C t1℃时,I和II均为饱和溶液
D t3℃时,若使I和II均恰好饱和,I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大于II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