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
(2)A、B、C、D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晶体硅(Si)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如图E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x的值是_______。
(4)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A、B、C、D中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参照B及其氧化物CO2的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
(2)A、B、C、D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晶体硅(Si)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如图E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x的值是_______。
(4)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A、B、C、D中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参照B及其氧化物CO2的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厉害了我的国!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图)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是因为石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
(2)制造列车的材料有:铝合金、不锈钢、高强度钢等。不锈钢、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铁、铝的硬度______,它们均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3)列车轨道建设中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X+2Fe,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小茗同学为了验证常用金属Fe、Cu、Ag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填序号)
①Fe、CuSO4溶液、Ag ②FeSO4溶液、Cu、Ag ③Fe、Cu,AgNO3溶液 ④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是因为石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
(2)制造列车的材料有:铝合金、不锈钢、高强度钢等。不锈钢、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铁、铝的硬度______,它们均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3)列车轨道建设中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4)小茗同学为了验证常用金属Fe、Cu、Ag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填序号)
①Fe、CuSO4溶液、Ag ②FeSO4溶液、Cu、Ag ③Fe、Cu,AgNO3溶液 ④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
(一)小明和小芳对氢氧化钠做了如下探究:
(1)由实验1、2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而发生变化,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3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____________,C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二)小明取密封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1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2 硫酸钠和硫酸 猜想3 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1)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她的理由是_________。
(2)为了证明猜想2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一)小明和小芳对氢氧化钠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1 | 观察固体表面 | ![]() |
实验2 |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 |
实验3 | 振荡3个塑料瓶 | ![]() |
(1)由实验1、2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而发生变化,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3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____________,C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二)小明取密封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1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2 硫酸钠和硫酸 猜想3 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无明显变化 | 猜想_____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2成立 |
(反思与评价)(1)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她的理由是_________。
(2)为了证明猜想2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计算题- (共1题)
4.
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g样品,放入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g。求:
(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单选题- (共15题)
7.
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
B.铁架台:“我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
8.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 内 容 | 化学用语 |
A | 2个汞原子 | 2Hg |
B | 甲烷的化学式 | CH4 |
C | 碳还原二氧化碳 | CO2+C![]() |
D | 氯离子 | Cl1﹣ |
A.A | B.B | C.C | D.D |
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B.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碘酒属于溶液 |
D.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10.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分类 |
A | 石油、煤、氢气 | 化石燃料 |
B | C60、He、水银 | 单质 |
C | 纯碱、烧碱、Ba(OH)2 | 碱 |
D | CH4、Fe3O4、C2H5OH | 有机物 |
A.A | B.B | C.C | D.D |
11.
2017 年 5 月 9 日,我国正式发布 118 号元素中文名称为
。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 Og | B.相对原子质量为 118 |
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97 |
1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O2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铁丝插入稀盐酸反应后,溶液变为黄色 |
D.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 |
13.
下列整理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A、环境与安全 | B、食品与健康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CO、NO2、CO2﹣﹣三种污染性气体 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CO中毒 | ①人体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
C、组成与结构 | D、性质与用途 |
①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 ①二氧化锰可以用来区别水和双氧水 ②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③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
A.A | B.B | C.C | D.D |
17.
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下列关于①-⑤实验操作所得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固体种类 | NaCl | NaCl | NaNO3 | NaNO3 | NaNO3 | |
固体的质量/g | 30 | 60 | 30 | 60 | 90 | |
水的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下列关于①-⑤实验操作所得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 B.溶液质量:②<④ |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 D.⑤中溶液质量:190g |
19.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收集气体 |
B | Cu(NO3)2溶液 | AgNO3 | 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CO2气体 | HCl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收集气体 |
D | NaCl溶液 | CaCl2 |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2题)
20.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也离不开化学知识。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
A 天然气 B 氢气 C 酒精 D 乙醇汽油
(2)大米饭为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它的________ 作用。
(4)加碘食盐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化合价是______。
(5)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分子式为C17H19N3O,其中N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
A 天然气 B 氢气 C 酒精 D 乙醇汽油
(2)大米饭为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它的________ 作用。
(4)加碘食盐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化合价是______。
(5)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分子式为C17H19N3O,其中N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21.
思路清晰才能有效解决化学问题,同学们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空格内:(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空格内:(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6.实验题- (共4题)
2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两个大量筒中,一个充满二氧化碳,一个充满空气。充满 CO2的量筒是______(填“A”或“B”),说明 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3)实验三: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液体慢慢流入Y形管的下端。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____mL蒸馏水。
(4)实验四: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的反应类型)

(1)实验一两个大量筒中,一个充满二氧化碳,一个充满空气。充满 CO2的量筒是______(填“A”或“B”),说明 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3)实验三: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液体慢慢流入Y形管的下端。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____mL蒸馏水。
(4)实验四: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的反应类型)
23.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进行_______与干燥的操作,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进行_______与干燥的操作,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化学实验中起重要作用.
(1)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图所示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2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水是很好的溶剂.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①30℃时,50g水中加入25g物质a,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属于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如图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物质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 a物质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 试管2底部的b物质固体增多
C 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 a、b物质的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
(1)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图所示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2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水是很好的溶剂.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①30℃时,50g水中加入25g物质a,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属于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如图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物质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 a物质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 试管2底部的b物质固体增多
C 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 a、b物质的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