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等质量的三种不同金属X、Y、Z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相同价态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若Z代表铁,写出它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若Z代表铁,写出它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带着搜救犬、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当地投入救援工作,搜救犬的生物学特性是犬的嗅觉发达,对人体或尸体气味的敏感程度相当于人的100万倍,对灾害现场的幸存者和遇难者进行搜救,就是对犬这一特性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选填序号)。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D 分之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带着搜救犬、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当地投入救援工作,搜救犬的生物学特性是犬的嗅觉发达,对人体或尸体气味的敏感程度相当于人的100万倍,对灾害现场的幸存者和遇难者进行搜救,就是对犬这一特性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选填序号)。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D 分之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Cu(OH)2、CuO、Cu、NaOH、Na2CO3、CaCl2六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D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
(2)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原因是_____。
(3)滤液F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
(4)写出过程③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D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
(2)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原因是_____。
(3)滤液F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
(4)写出过程③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5.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2)10℃时,欲将15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____
(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
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
300g×20%=(300g-x)×40%
解得:x=150g
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____.

(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2)10℃时,欲将15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____
(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
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
300g×20%=(300g-x)×40%
解得:x=150g
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____.
4.单选题- (共20题)
6.
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
A.偏向左边 |
B.偏向右边 |
C.仍指零处 |
D.无法确定 |
7.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切割玻璃 |
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炼钢 |
C.氢气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
D.铜具有导热性——作电线 |
8.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物质性质与用途 |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
B | 日常生活经验 |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
C | 安全常识 | 煤气泄漏——打110电话报警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稀硫酸 |
D | 化学与生活 | 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人类必须摄取的营养素 |
A.A | B.B | C.C | D.D |
10.
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 | B.Y>X>Z |
C.Y>Z>X | D.X>Z>Y |
12.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
14.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纯净物;②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进行软化;③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④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净就可放心食用;⑤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正确的是
A.⑤⑥ | B.③⑤⑥ | C.② ④⑤ | D.①②③④ |
1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
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
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17.
能证实20 ℃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 ℃时有KNO3晶体析出 |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
C.加热到30 ℃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
D.在20 ℃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
18.
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
19.
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
20.
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花的种类 |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
玫瑰 | 粉红色 | 粉红色 | 绿色 |
万寿菊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雏菊 | 无色 | 无色 | 黄色 |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 |
B.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 |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D.可用玫瑰花汁准确测定稀盐酸的酸碱性强弱 |
21.
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
B.把金属制成合金能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 |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D.施肥时,应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 |
23.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24.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提示:Ca(OH)2+CuSO4===Cu(OH)2↓+CaSO4↓](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D.用NaOH溶液中和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
5.选择题- (共3题)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