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50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综合题(共1题)

1.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
___
 
(2)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管产生的气体是___,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该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___。

(3)图乙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4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4g,这句话的含义是___。将室温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不超过100℃),发现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请根据溶解度曲线解释原理:___。
(4)某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小耿同学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一段震撼的视频,将大块的钠扔入湖水中瞬间产生爆炸。于是,他对钠和水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①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钠的密度是0.97g/cm3,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水的密度是1g/cm3
(实验探究)
在小扈同学的启发下,小耿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套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③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④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水,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
(2)步骤②中煤油的作用是___。
(3)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可以方便添加液体,还能___。
(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小戴同学对于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4)钠和水的反应属于___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
(5)小乐同学认为通过图3就可以初步判断剩余溶液的溶质为___,理由是___。
(实验拓展)
(6)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7)小季同学将图1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质量分数___(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3.简答题(共1题)

3.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表中所给的元素,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常见的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符号各一个:分子___,阳离子___,阴离子___。
(2)请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角度,解释为什么He和Ne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均比较稳定___。

4.科普阅读题(共1题)

4.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南海——我们的“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近30年来,菲律宾、越南等五国已经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辉煌时的年开采量。
材料1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域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2矿产资源: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
材料3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很丰富。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除了南海资源中的油气外,还包括_____。
(2)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材料2指出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I.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
II.写出第①、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③_____。
(5)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5.推断题(共1题)

5.
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十种物质,如图是根据这十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已知农业上可用E和F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1)D的化学式是___;
(2)写出G→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写出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A~H八种物质能与 J 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__种。

6.单选题(共15题)

6.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MnO4、CO32B.Ba2+、K+、NO3
C.NH4+、Na+、SO42D.Ag+、Cl、NO3
7.
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B.氯化氢和盐酸都显酸性
C.上述两个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图2中H+和OH结合成H2O,Na+和Cl结合成 NaCl
8.
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过25g,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将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约20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醚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乙醚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4:5:8
C.乙醚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5:1
D.乙醚比丁烷(C4H10)多一个氧原子
9.
国际上有铟等七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定的数据。下列有关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 49
B.相对原子质量为 114.8g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与其它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10.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氨B.金刚石C.水银D.硫酸铜
11.
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C.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装置②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甲、乙、丙能实现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注:“→”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
 




H2O2
O2
H2O

C
CO
CO2

Fe
H2
Cu

H2SO4
HCl
HNO3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13.
下列对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
B.银的导电性良好,因此常用来制作电线
C.氢氧化钠可与油脂反应,因此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D.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14.
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 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4.8g,加入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得到0.4g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D.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24g
15.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铵和碳酸氢铵
直接扇闻气味
B
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取样,分别滴加食醋
C
除去NaOH 溶液中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石灰水,过滤
D
除去氢气中少量氯化氢气体
依次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A.AB.BC.CD.D
16.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将制碱和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指的是(    )
A.氧化钙B.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D.碳酸钠
17.
在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氢B.氧C.钙D.铁
18.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A.作物秸秆露天焚烧B.废旧电池就地掩埋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19.
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钛合金B.玻璃钢C.腈纶D.蚕丝
20.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目的
B.清除可燃物以达到灭火目的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以达到灭火目的
D.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目的

7.填空题(共1题)

21.
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pH___的雨水称为酸雨。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填字母)。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
(2)中国政府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洋垃圾”中的废五金含有多种金属。若摄入下列金属元素会造成中毒的是___(填字母)
A 铅  B 铁 C 汞
(3)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___(填化学式)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