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的系列探究实验。
(探究一)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MnO2)分解放出氧气(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氧气(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错误。
(2)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
(探究二)以下是某小组探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
(2)如果要证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补做2个实验:
①_____;②_____。(不要写出具体步骤)
(探究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化学符号为P)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请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填写序号,可以多选)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防止气体受热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探究一)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MnO2)分解放出氧气(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氧气(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错误。
(2)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
(探究二)以下是某小组探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H2O2溶液 浓度% | H2O2溶液体积/mL | 温度/℃ | MnO2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
① | 5 | 1 | 20 | 0.1 | 4 | 16.75 |
② | 15 | 1 | 20 | 0.1 | 4 | 6.04 |
③ | 30 | 5 | 35 | 0 | 2 | 49.21 |
④ | 30 | 5 | 55 | 0 | 2 | 10.76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
(2)如果要证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补做2个实验:
①_____;②_____。(不要写出具体步骤)
(探究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化学符号为P)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请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填写序号,可以多选)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防止气体受热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3.
化学兴趣小组用 X 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 X 气体,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 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气体为_____;写出 A 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 B 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选择的实验装置_____(填编号)与理由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 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_____种。

(1)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 X 气体,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 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气体为_____;写出 A 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 B 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选择的实验装置_____(填编号)与理由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 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_____种。
3.流程题- (共1题)
4.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其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回收铜,实验流程设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 1、操作 2、操作 3 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滤液 1 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加入试剂 A 的作用是_____。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 Cu 不纯的原因是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 1、操作 2、操作 3 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滤液 1 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加入试剂 A 的作用是_____。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 Cu 不纯的原因是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5.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_____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_____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_____;“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_____检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_____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_____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1)上述步骤中,_____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_____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_____;“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_____检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100g 水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_____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_____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5.单选题- (共18题)
9.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4P+5O2![]() |
B.Na2CO3+2HCI=2NaC1+H2O+CO2 |
C.2Fe+6HCl=2FeCl3+3H2↑ |
D.Cu+2HCl=CuCl2+H2↑ |
13.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都是单质 |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 |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
D.反应前后各元素都是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
1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D.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爆炸,则点燃甲烷与氧气的混合物也可能爆炸 |
1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
B.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冒白烟 |
C.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8.
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原因( )
A.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
B.铝不易氧化 |
C.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
D.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19.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与水反应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 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
B.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图3中 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
2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CO2) | 适量O2 | 点燃 |
B | NaCl溶液(NaOH) | 稍过量稀盐酸 | 蒸发 |
C | KNO3溶液(K2SO4溶液) | 过量 Ba(NO3)2溶液 | 过滤 |
D | CaO(CaCO3) | 足量水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