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3题)
1.
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性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分子C15H22O5中共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每个分子C15H22O5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每个分子C15H22O5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4)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1)每个分子C15H22O5中共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每个分子C15H22O5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每个分子C15H22O5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4)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
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同学将50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混合,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的混合物质量为49.4g。求:
(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 ______

(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 ______
2.推断题- (共2题)
4.
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_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X是________.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_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X是________.
5.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铜质奖牌 ![]() | B. 铜导线 ![]() | C. 铜火锅 |

已知: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6.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4)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作用。
(5)自行车链条一般采用_______方法防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结合平时的生活习惯,你比较赞成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4)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作用。
(5)自行车链条一般采用_______方法防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结合平时的生活习惯,你比较赞成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单选题- (共17题)
9.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了 |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 | D.每2个CO2分子与8个H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
11.
取铁样品14g(仅由铁和杂质组成,杂质不与酸反应,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将该样品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160.8g,则样品中金属铁的质量分数为()
A.60% ![]() | B.70% ![]() | C.80% ![]() | D.90% |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 |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分解出更多氧气 |
C.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时会被腐蚀 | D.水烧开后易把水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
15.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
C.CO2能灭火是因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16.
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B.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C.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实验说明合金一般比纯金属硬度大 |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是为了防止液滴四处飞溅 |
17.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Fe2O3(Fe) | 盐酸 | 浸泡、过滤、洗涤、烘干 |
B | CO(CO2) | KOH溶液、浓硫酸 | 洗气、干燥 |
C | CaO(CaCO3) | 水 | 过滤、烘干 |
D | NaCl(Na2CO3) | 适量Ca(NO3)2溶液 | 溶解、蒸发、结晶 |
A.A ![]() | B.B ![]() | C.C ![]() | D.D |
18.
下了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
5.选择题- (共2题)
6.填空题- (共2题)
2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____(填序号)。
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 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填序号)。
A 闻气味
B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 点燃
D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使用清洁能源________。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____(填序号)。
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填序号)。
A 闻气味



(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使用清洁能源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8.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B实验中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
(3)C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D实验分液漏斗里是NaOH溶液锥形瓶中是CO2,将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当同学发现气球涨大认为反应发生,但桐桐认为还应该补充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

(1)A实验中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B实验中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
(3)C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D实验分液漏斗里是NaOH溶液锥形瓶中是CO2,将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当同学发现气球涨大认为反应发生,但桐桐认为还应该补充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3道)
推断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